中新网贵州紫云7月21日电 题:贵州夫妻当“牛司令”脱贫又助贫
作者 王瑜 姚福进 伍水清
“喂养得好,一头牛一个月可长100斤,毛牛每斤20元,每月能找2000元,这还是保守算法。”汤国妹说,买牛靠“眼力”,养牛靠“喂功”,买瘦牛卖肥牛,养肥就卖才划算。
在贵州省紫云县猫营镇沙坎村猫猫坡组,汤国妹身穿迷彩服,系上围腰侍弄一群牛。汤国妹,不是“妹”,妻子张二妹,才是“妹”,夫妻两建起养牛场,当上牛司令,过上好日子。
“二妹”夫妻俩曾在外打拼多年,几年前返回家乡,用多年积蓄建起养牛场。“在外闯不是长久事,能赚点小钱,但孩子读书管不了,赚钱又有何用?”汤国妹说。
汤国妹从小就当放牛娃,自有一套养牛经。妻子张二妹养牛有方法,圈舍通风干净少异味,饲料搭配恰当牛儿生长快。
记者来到养牛场,汤国妹正用草料喂牛,张二妹在一旁拿着扫帚搞清扫,二人配合默契。汤国妹自建牛圈,凭借父辈传授的看牛、认牛、估斤两等“牛经验”,开始买牛伺养,但个人实力毕竟弱,滚动发展见效慢。
2017年,沙坎村在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时,主动找到汤国妹,村合作社与他合作发展养牛业,用扶贫量化资金50万元和产业自建到户资金15万元入股养牛场,带动65户贫困户增收。
夫妻两得到村里充分信任,干劲倍增很振奋,马上将牛圈扩建成60头规模。“与村合作社的扶贫资金合作发展养牛产业,责任大,集体的钱是大家的钱,只有利润增加了才有钱给大家分。”汤国妹说,合作社入股的资金3年后还要照本还。
夫妻俩又扩种了100多亩皇竹草,利用牛粪种草,以草养牛,循环利用,草茂牛壮。2020年,沙坎村再次利用1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养牛场,汤国妹把养牛场扩大到120头规模,目前,存栏70多头。
“干事情要讲诚信,村委会信任我们,才用扶贫资金来和我们合作,生怕牛有点闪失。”汤国妹说,养牛一定要重视防疫,热天要保持牛棚通风,冷天要注意防寒并保持空气流通,牛粪要经常清理,每个环节都大意不得。
养牛场规模扩大,用工增加,汤国妹首先考虑到把贫困户请来养牛场务工。
“汤国妹夫妇发展养牛业,自己通过养牛脱贫的同时,还带动100多贫困户增收,这在沙坎群众中作了很好的示范。”猫营镇人大主席、沙坎村作战队长、村支书吴平说,汤国妹夫妇为人忠厚踏实,从不提过多、过分的条件,只知一心一意把牛养好。
有了村合作社的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汤国妹夫妇养牛信心更足了。(完)

即时新闻
- ·贵州一贫困户的入党申请书
- ·2020年上半年贵州存贷款持续增加 为实体经济复工提供有力支持
- ·贵州“双果”丰收节直播首秀:罗甸4位副县长组团代言
- ·【泰国·星暹日报】2020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增速保持中国前列
- ·【印尼·印尼商报】 2020黔台经贸交流合作视频会举行
-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警方通报贵州安顺公交坠湖案
-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腾讯与老干妈“握手言和”:已厘清误解 未来将开启合作
- ·【马来西亚·中国日报】贵州铜仁警方成功找到并控制出逃的4名缅甸籍偷渡人员
- ·【印尼·千岛日报】贵州松桃一隔离点4名缅甸籍人员撬窗外逃
- ·【澳门·澳门日报】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15人在医院救治
- ·【泰国·星暹日报】贵州首条250公里时速城际铁路“安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