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晏鸿,是遵义市汇川区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我来到汇川区团泽镇三联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初到三联村时,村里刚被划定为水源保护区,之前发展的生猪养殖产业被叫停,村民收入骤减。
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脱贫?如何保障群众丰衣足食?一系列难题一股脑摆在我面前,说实话,那会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既然来驻村帮扶,就要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事。那段时间,我白天忙着调研三联村地理环境、到群众家中走访、与同事探讨“致富经”……晚上躺在床上,“脱贫”“致富”之类的字眼总是漂浮在脑海中。
我深知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一方面,我们要担负水源保护的重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找到适合三联村的发展之路。
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在充分考虑村里的实际后,我与村支两委思索着带领群众发展蔬果种植、林下种养殖等相关产业。
网上有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这可以用来形容当时的情况。虽然我们经过调研分析后认为林下产业前景不错,但后来还是遇到了“瓶颈”。村民们习惯发展养殖业,对林业种植接受度不高。几经思索,我们最终选择了投入小、产出高的蜜蜂养殖业。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和村支两委认为要想发展壮大村里的蜜蜂养殖产业,还是得找好“火车头”。
在平时的接触中,我和同事们认为村民张朝均是一个肯干事、能干事的人,并且他还有十多年蜜蜂养殖经验。于是,我们同他商量联手壮大三联村蜜蜂养殖产业。
思路、方法一拍即合。按照“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顺丰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全村党群联动,着手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由合作社提供种蜂,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发放3群种蜂,镇政府与合作社给予补贴。同时,镇、村、合作社联合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实行挂牌定人定户定责任原则,帮助村民掌握养蜂技术。
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年,三联村已发展蜜蜂生态养殖户93户,拥有蜂群8000群,年产值630万元,年利润超500万元。同时,全村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养殖实现了脱贫,预计今年底村集体经济还将获得5万元入股分红。
如今,按照发展规划,村里的合作社同顺丰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二为一”,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模式,村民们成了合作社股东,合作社也建起了厂房,开通了专业的蜂蜜深加工生产线。
干活勤得像蜜蜂,日子甜得像蜂蜜。我相信,未来,村民的日子将如同蜂蜜一样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