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脱贫攻坚>>正文
科技引领“黔羊肚”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1-03-03 15:00:33 稿件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3日电(赵琪 吕梦岚)羊肚菌是贵州省重点发展的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列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支持的品种。贵州理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院地合作方式对贵州羊肚菌产业“卡脖子”问题进行了联合攻关,突出创新驱动和新技术研发推广,为贵州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肚菜,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全球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主要以野生为主,云南、四川、西藏和新疆等地是我国野生羊肚菌的主产区,但生长期短、产量少、采摘困难。或因如此,在市场上鲜见其“芳容”,即便是有售,其价格也高达数千元一公斤,甚至近万元。

  随着科研人员深入研究,羊肚菌的人工培育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大田栽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博士、贵州理工学院吕梦岚和卢永仲博士介绍,羊肚菌是一种低温菌,其生长对环境和基质要求非常苛刻,只生长在没有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而且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要求。

  难以被人掌握的生长习性,使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自2018年开始,贵州理工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院地合作方式对贵州羊肚菌菌种稳定性、一致性和栽培基质一致性等“卡脖子”问题进行了联合攻关。并采用“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的轮作/间作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利用已有设施大棚或水稻田,在贵阳、铜仁、毕节、兴义、安顺和黔西南开展羊肚菌标准化产业示范。

  2021年,贵阳、铜仁、毕节、兴义、安顺和黔西南羊肚菌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实现了平均亩产鲜菇180公斤。按2021年市场均价12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2万余元,待3月采摘结束,将产羊肚菌360吨,实现农业产值4300余万元。

  贵州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不仅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还促进土地资源的良性发展,走出一条“长期有效、短期有利、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