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脱贫攻坚>>正文
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03-05 18:08:14 稿件来源:中新网贵州

 

图为当地群众在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珊瑚种植基地务工
图为当地群众在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珊瑚种植基地务工

  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5日电(李恒) 在贵州省榕江县兴华乡高旧村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几十名村民正在该食用菌基地务工。

  “这两天正是食用菌采摘的时候,我们食用菌基地常年固定工有50多人,这几天来务工的零工也有30多人,很多人都是当地贫困群众。我们的固定工人每年能从公司领到3万元左右的工资,临时工每年也能拿到1至2万元的工资呢!”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韦朝明说。

  据了解,榕江县兴华乡高旧村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采用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此前,邮储银行从江县支行为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00万元,解了该公司资金紧缺燃眉之急,助力稳企业保就业。

  以上事例只是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积极发挥金融资源优势,创新金融扶贫模式,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贡献金融力量。

图为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珊瑚育苗基地
图为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珊瑚育苗基地

  创新金融产品助推扶贫产业兴旺

  2017年5月,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率先与榕江县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榕江县信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政银担业务合作协议》,成为全省邮储银行第一家开办政银担合作平台类小额贷款业务的支行,并于当年7月成功发放全省邮储银行首笔400万元政银担合作平台类小额贷款。

  近年来,为助力脱贫攻坚,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加大与政府、担保机构、企业等的走访和沟通,在创新产品领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通过采取“政府+银行+企业”“政府+银行+担保+企业”等模式开展合作,破解了长期普遍存在的借款人没有担保、没有抵押物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难题,为广大扶贫企业和涉农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2020年,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发放“政银担”合作类贷款2895万元。另外,该支行积极加大金融扶贫贷款发放力度,2020年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6015.34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3375万元、个人精准扶贫贷款2640.34万元,支持当地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图为榕江县兴华乡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
图为榕江县兴华乡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

  “输血”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

  榕江县两汪乡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全乡有7个行政村,共2091户82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36户3791人。两汪乡作为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的定点帮扶乡镇,除了派出扶贫干部参加两汪乡脱贫攻坚工作外,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多次向两汪乡捐款捐物,助力脱贫。2019年积极筹措扶贫资金3万元帮扶两汪乡12户贫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2020年,为助力两汪乡脱贫摘帽,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再次向上级行申请,向两汪乡捐赠了5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为两汪乡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发力。

图为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客户经理在榕江县兴华乡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做贷后检查
  图为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客户经理在榕江县兴华乡贵州瑞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百亩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做贷后检查

  致力治思想“穷病”拔生活“穷根”

  拔穷根摘穷帽必须先拔掉穷思想穷观念。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建立以“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金融扶贫知识宣传机制,通过积极开展走企业、进校园、下农村、入农户的金融扶贫知识普及活动,制作“汉、苗、侗”三语金融扶贫知识大讲堂宣传短视频,线上线下全方位开展宣传,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为脱贫攻坚汇聚强大合力。通过宣传,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思想观念,摒除懒散和等靠要等消极的思想,不能一辈子当贫困户让别人帮扶,想富起来,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此外,积极加强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凝聚金融力量瞄准“穷根”开“药方”。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层单位,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在助力榕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因此,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荣获了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贵州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起点。邮储银行榕江县支行行长鹿子信表示,接下来该支行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