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中新记者看贵州>>正文
乡村如何吸引人才?全国人大代表讲述贵州经验
发布时间:2021-03-09 10:30:31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袁超 瞿宏伦)“各位直播间的亲友们,你们好,今天我又为大家准备了好质量的土特产品。”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岩上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健又开始了直播。

  2017年5月,岩上村成立农村电商平台。44岁的驻村书记韦健硬着头皮出镜弄起了直播。“直播带货效果非常好,但是,自己做起来还是挺吃力,迫切期待年轻人,特别是优秀的电商人才来帮忙。”

  乡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有关乡村振兴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直言,实现乡村振兴,一大“难”就是吸引人才难。对此,他建议,从引导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引导大学生返乡,引导企业下乡三个方面着手。

  事实上,贵州一直未停下人才引进的步伐,东西部扶贫协作就是贵州依靠人才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条经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扶贫办主任李建向记者介绍,过去是6个省7个市帮扶贵州省8个市州,现在中央已经明确,由广东省来帮扶贵州。

  “人才支持是最重要的支持。”李建认为,开展东西协作,东部有这方面的优势,可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帮助贵州。贵州也可以把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送到东部去学习。

  2018年,“90后”香港青年梁安莉随东西部协作广州市政府考察团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铁匠苗族乡时,被贵州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吸引。她与母亲决定加入扶贫事业,在赫章县带领村民从事鲜花栽培、加工、营销。3年累计创收78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为贫困户分红90多万元,户均增收4万多元。

  “稳住脱贫不返贫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关键在于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用一根绣花针,解决400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如今,扩大苗绣的影响力迫在眉睫,石丽平认为,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人才的创意才是最好的传承。

  石丽平解释称,就苗绣的发展而言,高、中、低端产品如何定位等都是需要人才去解决的问题。她告诉记者,依靠人才,她所带领的苗绣企业做了一些“功课”,其中包括对南、北方市场需求和出口产品的市场调研。

  同样依靠人才发展产业,贵州省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选择了和外地公司合作实现人才的共享。据全国人大代表、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介绍,2019年年末,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民社区与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社区负责制作“唐娃娃”,“唐人坊”负责销售。他说,有北京公司的人才、技术支持,我们的制作技艺更加精湛,“唐娃娃”更受欢迎。“现在,一个订单就是100万元,效益好得很。”

  “下一步产业要做强、做大、做优,就要深挖更专业的人才。”罗应和表示,要培养一批爱社区、懂经济、有技术、能扎根的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让在这里就业的社区居民更专业、更了解市场。”(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