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0日电 (周燕玲)贵州省人民医院手术室近日内迎来了一名不同寻常的女婴,其母亲在送入手术间的一刻,儿外科李飞副主任医师早已等候在侧,胎儿娩出后,在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儿外科的多科协助共同努力下,经过1小时辛苦奋战终于将该名女婴顺利从死神手里抢救了回来。

  据悉,今年33岁的庆庆(化名)是一位初孕妈妈,年龄偏大的她怀上这个宝宝不容易,对这个孩子都格外珍惜,眼看孩子已经足月,本应沉浸在即将与孩子见面的兴喜中,但最近的一次产检,超声检查结果高度怀疑孩子患先天性膈疝,这个消息可谓是晴天霹雳,先天性膈疝的可导致胎儿肺发育不良,胎儿肺头比已接近1.0的死亡线,出生后死亡率极高,这个孩子到底能不能要,全家都陷入了痛苦中。

  十月怀胎,母子连心,庆庆对肚子里的孩子充满了感情,她和爱人坚决不放弃这个孩子,于是来到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宋鸿碧主任医师的门诊寻求帮助。孕妇入住省人民医院产科后,科室针对产妇妊娠期间身体情况及胎儿先天性隔疝特点,迅速启动MDT诊疗,组织了包括影像、NICU、小儿外科、手术麻醉科、产前诊断等多学科协助讨论诊疗方案,最终拟定了1月5日实施剖宫产手术,同时实施产房外科立即予以出生新生儿全麻插管行胸腔镜手术。

  单独每个手术的开展都不存在技术障碍,但将两台手术“连台”,特别是要在剖宫产术取出婴儿后第一时间对娩出婴儿实施胸腔镜,对科室间的衔接配合、妊娠期间诊断定位、术中救治保障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为确保本次手术的安全顺利,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专门调集相关临床科室“伴随保障”,确保手术圆满顺利。

  手术的日子到了,宋鸿碧主任医师亲自上台主刀,迅速将患儿取出,只见患儿全身青紫,重度缺氧状态,在手术麻醉科章放香主任的指挥下,成立了一支由麻醉科、新生儿科、产科、小儿外科组成的新生儿抢救团队,短时间内解除了患儿窒息状态,将患儿送到了儿外科的胸腔镜手术台上,术中见患儿膈肌上一大小约3cm×3cm的裂孔,大量肠管涌入胸腔中,患儿肺部已水肿并被压缩了2/3,儿外科李飞副主任医师立即予以患儿实施胸腔镜下左侧胸腔内容物还纳、左侧膈疝修补术。

  手术结束后,患儿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女婴从出生到麻醉、手术完成历时1个多小时。整个手术过程,麻醉科、新生儿科、产科均坚守在一旁,随时待命。先天性膈疝指的是膈肌存在先天缺损,腹腔脏器疝入胸腔的结构性畸形,可导致肺发育不良、出生后肺动脉高压等,引起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

  据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出现胎儿先天性隔疝的发病率逐年提升,据统计先天性膈疝的发生率为1:2000-1:5000,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膈疝患儿出生后成活率仅0%-24%。

  据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宋鸿碧主任介绍,“早诊”同时抓住适时治疗时机是类似疾病诊治的关键,作为孕产妇,科学规律的做好产检,是发现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发现问题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看病就医,能最大限度降低妊娠分娩和新生儿手术风险。本次多学科协作产房外科手术创贵州省内首例,成功救治也给予医生巨大的信心。(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