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7日电 (记者 张伟)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民政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社会事务工作,改革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全力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大力推进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有效保障了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持续开展伤残康复公益项目和“福康工程”,有效防止残疾人“因残返贫”;婚姻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全省通办”改革试点成效显现;殡葬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记者27日从贵州省民政厅获悉上述消息。

  十年来,贵州建立省级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呈现整体稳步推进的局面。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共建成使用救助管理站51个,基本覆盖人口30万以上县(市、区),其中市级9个、县级42个。近年来,贵州浪乞讨救助机构的救助量呈下降趋势。

  2016年贵州颁布《贵州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明确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具体发放范围、标准及资金保障事宜。2020年正式建立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经过两次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目前贵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为,一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9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70元。贵州现有35.4万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7.8万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十年来,贵州持续安排福彩公益金开展“温暖贵州·福彩公益助行工程”“温暖贵州·福彩公益助康工程”“温暖贵州·福彩公益福音工程”,遴选有资质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假肢矫形器配置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为家庭困难患者实施康复手术,预防“因残致贫”。2021年,贵州印发《贵州省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于2021年至2022年在遵义市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探索创新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模式,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十年来,贵州各级民政部门、乡(镇)社会事务办、婚姻登记窗口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2021年在贵州全省部署启用新版婚姻登记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与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大数据局、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等十多个部门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共享,婚姻登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贵州还积极开展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区域试点和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改革试点,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做好数据和经验准备。

  十年来,贵州各地陆续出台惠民殡葬政策,着力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殡葬保障体系,修订了《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完善殡葬管理法律法规。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共建成具备火化功能的殡仪馆67个、提供治丧服务殡仪服务中心38个、乡镇集中治丧点75个。建有经营性公墓79个、城市公益性公墓27个、农村公益性公墓6186个,实现县级集中治丧全覆盖,火化区域集中治丧、安葬全覆盖。

  同时,贵州还全面提升全省殡葬服务设施,逐步补齐农村安葬设施短板,殡葬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下发《贵州省全面推进婚丧移风易俗实施方案》,着力加大对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的治理力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在民众办理丧事活动中监督、管理、服务作用;合力推动全省移风易俗工作,将殡葬移风易俗要求转换为村规民约,引导民众摒弃丧葬陋俗,节俭办丧;陆续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推行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和深埋、抛撒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强化经营性公墓公益属性,要求设置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龛葬等低价、免费的节地生态安葬墓区;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建成树葬区31个,花葬区27个,殡葬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得到进一步彰显。(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