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31日电(詹艳)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时节,走进西秀区黄腊乡龙青坝区,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打田、翻地、育苗、采摘、搬运,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这段时间,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为新一年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足准备,耕地、开箱、种植将全面启动。”黄腊乡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李政忠告诉记者,黄腊乡部分年轻人以外出务工为主,为了不让土地闲置撂荒,黄腊乡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资源,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

  在龙青坝区水田区,龙青村村民石汝华正在田里翻犁水田,在他的操作下,打田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的功夫,一大块水田就翻犁完成了。

  去年在乡政府的引导下,坝区依托黔顺米业有限公司种植优质稻。他家种植的优质水稻喜迎丰收,老两口在坝区流转的15亩水田让他们小赚了一笔,现在发展优质水稻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以前是种植常规水稻,一亩能产1000斤,拿到市场上能卖1.5元一斤,家里的2亩田也就挣个三千来块钱,现在,优质水稻一亩地的产值在2000元左右,比种植传统水稻还要高出500多块钱,能挣钱的农活干起来劲儿大。”石汝华高兴地说,政府提倡“不能让土地撂荒,由专业合作社或者大户来实施代耕、代管。”借着这个机会他就承包了15亩土地来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没想到成了坝区的带头人。

  远处,和石汝华一样在育秧苗的还有好几个村民。而坝区的另外一头,却是丰收的场景。

  在龙青坝区旱地种植区,2000余亩折耳根陆续上市,春季是折耳根的销售旺季,坝区的折耳根也迎来了春天。

  “龙青坝区旱地种植区以种植折耳根为主,黄腊乡村民原本就有种植折耳根的习惯,由于这里的土质好,种植出来的折耳根色泽纯正、口感良好,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李政忠介绍道,折耳根的种植比较简单、产量高、销路好、经济效益好,非常适合当地村民种植。

  2018年,玲珑村村民杨晓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活,果断选择回家种地。近百亩折耳根种植让他在短短几年里,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大户,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折耳根种植简单,种植周期短,亩产6000斤,按照市场价2元一斤来算,今年的收入相当可观。”杨晓高兴地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现有资源,能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发展折耳根种植,实现共同致富。

  正在杨晓基地挖折耳根的脱贫户罗芬是龙青村人,丈夫中风后失去了劳动力,全家的生活就靠她一个人来维持,家里种不完的土地果断流转给种植大户,她就到基地务工,一天能有100块钱的收入,简单快乐的生活让她赚钱养家两不误。

  “今天有七八个工人,主要负责挖折耳根、淘洗、搬运、打包等工作。”杨晓说,自己一个人富不算富,能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发展种植,拓宽农户致富渠道是他最大的梦想。

  像杨晓一样在龙青坝区发展种植的能手有近二十人,他们通过土地集中、资金集中、技术集中、人力集中,实现了自身创收的同时,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为贫困户的务工就业创造了机会,实现了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双提升,走出了一条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龙青坝区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结合气候特点,选择集中连片地点建立示范点,确保看有典型,学有榜样,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种植,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