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林街道   李金苗摄

柏杨林街道 李金苗摄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日电(李金苗)近年来,毕节七星关区按照危房改造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棚户区改造一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一批、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解决一批五种方式全面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让贫困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异地搬迁 搬出深山天地宽

  “以前我们一家6口挤在老房子里,雨天漏水,冬天漏风,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杨中青原是八寨镇人,他所住的村子道路不通,地薄人穷,老百姓生活困难。2018年,得益于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杨中青一家搬到了柏杨林街道,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原来靠种包谷和洋芋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搬进新家,在扶贫车间上班,工作轻松,收入也不错。”杨中青因腿脚不便,搬到柏杨林街道后,社区两委将他和妻子谢星凤安排在扶贫车间务工,平时负责管理车间和编织藤椅,夫妻二人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全家生活蒸蒸日上。

  “现在车间有100多个工人,每个月能生产7000多张椅子,光是工人工资每个月都要发放10万多元。”有了稳定收入,杨中青夫妻二人幸福感倍增,工作干劲十足:“我们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学习新技术,主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建设美好新家园。”

  挪穷窝,斩穷根。近年来,七星关区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拓展增收渠道,使搬迁群众的收幸福感不断攀升,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目前,七星关区5.4万人搬出深山区、石山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生存困境和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为有力催生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柏杨林街道还设立平价超市、农贸市场、学校、卫生院等,设置便民公交站点,并配备社区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图书室、脱贫夜校等活动场所,组建了红歌队、山歌队、广场舞队、苗族芦笙队等文艺队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文化活动,有力促进搬迁群众文化共融,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从深山到城镇,从迷惘到希望。异地搬迁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脚步,随着异地扶贫搬迁进入“后半篇文章”,群众昂首阔步,奔向小康新生活。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陈曦摄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陈曦摄

  危房改造 乡村旧貌换新颜

  “多亏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杨菊是长春堡镇干堰村塘坎组的村民,原本一家人住在年久失修的木瓦房中,后因墙体出现倾斜垮塌,居住成了难题。2017年,杨菊利用8.9万元的危房补助款对房屋进行了重建,现在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住上新房子,现在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走进大新桥街道魏家屯社区张以君的新家,洁白的墙壁、崭新的门窗、坚固的房梁映入眼帘,看着改造一新的房屋,70多岁的张以君觉得很满足。

  张以君的老房子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年代久远存在部分坍塌的情况。在搬进新房子之前,祖孙三代挤在漏风漏雨的房子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今昔日黑暗潮湿的瓦房变成了明亮宽敞的砖房,张以君心里乐开了花。

  农村危房改造不仅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中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贫困家庭“安居梦”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七星关区对四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农村危房改造,采取修缮加固、拆除重建、无房新建等方式,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确保贫困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在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也迈上了新台阶。从2017年开始,七星关区对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改厕、改厨、改圈,提振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增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打赢“四场硬仗”,投入资金约350亿元,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五通”“五改”“五覆盖”“五保障”“五个机制”“五个专项治理”,改造农村危房2.45万户。

  沃野田畴织锦绣,三省红都耀七星。如今,在七星关区广袤的土地上,漂亮的小康房代替了阴暗潮湿的土坯屋,一条条通村路绵延绿水青山间,村庄旧貌换新颜,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踏歌前行。

志愿者在带领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儿童们投篮

志愿者在带领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儿童们投篮

  老旧小区改造 齐心共建幸福城

  “现在社区大变样了,环境好了,设施齐了,下雨天小区的路上再也不会积水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洪山社区居民邓明英高兴地说,社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他们创造优美、整洁、有序、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洪山街道洪山社区是开发较早的社区,存在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差、社区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社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今年,社区积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新建污水管约8.65千米,污水检查井105座;雨水管3.78千米,雨水检查井103座,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以前,我们社区存在乱堆乱放,电线乱搭乱接等现象,现在这些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市东街道清毕社区的居民们纷纷点赞。

  2018年清毕社区启动和美院落打造工作,通过聘请物业公司,成立自管委员会等方式,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对辖区内的院落进行网格化改造,共建立改造网格3个,打造和美院落9个,曾经“脏乱差”的社区变得干净、整洁,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七星关区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治理工作,改造内容包含硬化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燃气管网建设、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绿化工程等,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难点、痛点,全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十三五”期间,七星关区完成棚户区改造5.6万户,建成安置房项目27个,获全省住房保障示范县称号。2021年,七星关区在全面推进24个老旧小区改造,共惠及1674户居民。

  此外,七星关区通过优强企业入驻,提升城市品位,建立宜居宜业的城市格局。“十三五”期间,引入招商局集团、碧桂园集团等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建成招商花园城、远航七星万象城、南山碧桂园等城市综合体,完成商品房销售877万平方米。

  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从“住有所居”,到“安居乐业”,住房变迁见证百姓幸福,在城市不断扩展的蓝图中,老百姓的“安居梦”、“致富梦”触手可及,乡村振兴东风暖,小康路上笑颜开。(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