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3日电(丁伟鑫)近年来,观山湖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经过二十年的规划、建设、提升,该区作为西部新城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按照规划期“双绿并重”、建设期“并行推进”和提升期“创新转化”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双绿并重·并行转化”打造绿色新城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为西部和全国的都市区“两山”实践探索提供了生动样板。

  注重顶层设计 绘就发展底色

  绿色,是观山湖区发展的底色。自2000年建区伊始,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观山湖区(原金阳新区)确立了生态立区战略定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持续建设努力,如今的观山湖区已将生态文明和“两山”理念充分融入全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建区之初,百业待兴,如何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是观山湖区面临的首要命题。

  实现目标,需要清晰可行的方法路径。观山湖区坚持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提前拟定总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制度执行,在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执法等方面实施“五个最严格”保护,关停高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构建以大数据、大金融为引领的“六大一制”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同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六大执法”战役,实施环境保护“六个一律”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大力实施“蓝天守护”“碧水治理”“绿地保卫”行动。

  基于此,2013年至今,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80%提升至99.2%,河流水质达标率由不足50%提升至88.9%,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96.3%,饮用水源水质达Ⅱ类,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46.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9平方米,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3.28%。

  与此同时,观山湖区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和方法——率先在全国县区级创新构建大数据“五位一体”全要素评估平台系统;成为全国县级首家实行全区域生态损益管理体系试点;率先实现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一张表”,生态价值动态损益“一本账”和生态环境实时监管“一张网”,将守护绿水青山纳入全时全域管理范畴。并在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一直着眼于绿色新城规划与绿色产业选择的“双绿并重”顶层设计理念,为其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7年,观山湖区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20年获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经过8年的成长,观山湖区成为贵州省唯一具有两块国家级生态金字招牌的地区。

  绿水青山入画来 绿色经济展风采

  多年来,观山湖区坚守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用生态环境提升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群众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今年4月,百花湖镇温水村的茶叶种植迎来试点性收获采摘。“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山林间孕育出的‘宝物’就越好,自然财富就带来了经济财富。”在茶园采茶的柴继平坦言,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村民的“金山银山”,村民们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百花湖镇温水村是观山湖区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造“绿色财富”的典型例子。2017年以来,温水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工作的机会,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等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截至今年4月,温水村已种植茶叶4400余亩,村民务工总收入达650万元、土地保底收益达605万元。

  放眼全区,近年来,观山湖区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朱昌镇将高寨村“柏春神鹊”白茶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年产白茶6000斤、红茶3000斤,年产值达8000万元左右;百花湖环线乡村旅游正旺,以草莓基地、朱昌窖酒等绿色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生态农场孕育而生,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生态品牌的实物化转换。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观山湖区在“生态+产业”上探索出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结合全区“果、蔬、茶、药、林下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及六个特色精品示范园,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业产业亮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百花湖镇现代山地农业示范区、朱昌镇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金华镇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多样价值。

  培育生态理念 提升民生福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地处观山湖区中心区域的观山湖公园,一年四季皆神韵,也成为越来越多人闲游、旅游的热门地,如果要问为何选择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一定是高频词汇。

  观山湖公园总占地5000余亩,其中森林面积4160亩、生态湿地水域面积约700亩,园内植物种类达到675种,吸引了白鹭、灰鹭等78种鸟类在此栖息,被誉为观山湖区的城市“绿肺”。

  “漫步公园内,放眼望去,草木葱茏,处处皆绿,四处环绕的鸟叫声此起彼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眼前浮现。”前来游玩的高先生不禁感叹道,“自然生态好的观山湖公园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旁,慢跑在公园的步道上,在观山湖区居住了12年的刘女士感叹:“想不到郊区农场变城市绿肺,想不到农田变旅游胜地,想不到这里的房价翻了几倍。。。。。。”变化的背后,是这些年观山湖区矢志不渝保护绿水青山,接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

  从2016年至今,观山湖区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施了生态红线管控区域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千园之城”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滨湖花城”的品牌形象。

  坚持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观山湖区,正被更多人知晓、被更多人选择。据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0年,全区人口数从22.7万增至64.3万,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3万元、1.1万元增至4万元、1.9万元,人口数量和生活品质实现了大跃升;截至202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50.02亿元、招商引资126亿元,位居全市前列。此外,绿水青山让全域旅游更有底气,“十三五”期间,观山湖区接待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9.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5.8%,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观山湖区将继续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不断探索“两山”理论的实践与落地,积极推进“两山”理论实践与提升群众生态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的融合转化,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融共赢,继续书写好“两山”实践的观山湖样本。(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