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6日电 题:贵阳青山小区:“破旧立新”提升改造 老旧小区“破茧蝶变”

  作者 邓婷婷 王强 谢桐

  这里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流动人口众多、人员结构复杂、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这里聚集了贵阳水泥厂、贵阳玻璃厂等多家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厂房旧址,整个区域杂乱无章;

  这里沿途低矮的临街小商铺、脏乱的停车场、乱停乱放的车辆,在近年开发的新型社区组团的“衬托下”显得尤其破败,使得该小区沦为价值“洼地”;

  这里是城市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伤疤,是历任城市管理者之痛,虽几经修补、整治,终因规划先天不足,喟叹“无力回天”。居民们纷纷抱怨,更有人频频迁离。

  以青山小区为代表的老旧小区,该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5月,贵阳市“三改”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启动,南明区积极响应,高位统筹部署,一系列方案措施渐次落地,着力补足发展内生动力,而青山小区这片旧土也即将迎来新的嬗变。

  7月14日,在青山小区7号院落,现场雨污分流管道已经铺装完成,施工人员正在回填地面。“通过在小区内铺装雨污分流管道,实现雨水、污水的分类处理,到了梅雨季节可以大大缓解路面积水问题,进一步方便居民出行。”贵州景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青山小区项目执行经理涂明荣介绍道。

  据悉,青山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道路工程、给水排水、综合管网、安全保障、景观环境、便民设施六个方面,改造涉及楼栋71栋,总户数4373户,总人口约13000余人。

图青山小区改造效果图

图青山小区改造效果图

  老旧小区改造,不光要看“颜值”,也要重“智慧”。在规划中,除了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外,对青山小区的改造工程还将加入智慧化元素:楼宇对讲、智能门禁、智慧停车、智慧安防等,南明区正尝试着用新手段治疗旧小区的“顽疾”,推动民生福祉改善。

  在青山小区12号院落,路面回填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填好的路面之下是重新改造好的各种管道。居民张有真告诉记者,过去,小区里的管道堵塞总是让大家苦不堪言,多次维修却总是治标不治本。“修了又堵,堵了又修,反反复复,特别是天热的时候,污水外溢,整个院落臭气熏天。”张有真说,最近,因为旧改施工,地面被挖开,导致居民家中不时停水,但大部分居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少有怨言。大家都期盼老旧小区改造能够一揽子解决或改善此类让居民头痛不已的“老毛病”,以暂时的“阵痛”换取长久的“舒心”。

  只有居民的全力配合,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才能顺利进行。关键时刻,还得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今年3月份开始,在太慈桥街道党工委的统筹下,青山一社区工作人员就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电话沟通、召开“业主议事会”等方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居民反映的大多是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但是得把居民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才能把工作做到大家的心坎上。”青山一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玲告诉记者。

  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太慈桥街道办事处抽调了各部门精干力量,组成一支“街道干部职工攻坚队”,街道包保楼栋领导下沉一线,走访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程,同时作为“行走的意见箱”,深入居民群众,现场会办化解难题,满足大家的合理诉求。针对改造施工期间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太慈桥街道协调相关部门,已落实150个免费车位供旧改院落业主使用。“老旧小区改造,出发点是‘城’,落脚点在‘人’,既要提升城市功能,也要紧贴群众生活实际。” 太慈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街道、基层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等“多方共建”的机制已在青山小区形成,使该小区的旧改工作稳步推进,曾经“无力回天”的感慨正变为“扭转乾坤”的信心。

  在破旧与立新之间,南明区正紧紧围绕“一轴两翼、相向拓展、多点协同”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以强有力的工作举措,助力青山小区把“设计图”变成 “实景图”。(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