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六盘水市“人才日”系列活动内容和参加第九届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引才设置、引才需求等情况。本届人博会,六盘水市共13个重点领域517个岗位有引才需求1334人。

  近年来,六盘水市在人才工作上频频出招,一项项关于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有力举措,正推动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把对六盘水的关注向往变为奔向六盘水的实际行动。

  深化改革焕发活力

  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态势下,人才抢夺战日益白热化,六盘水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积极打造人才沃土。

  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提升人才工作战略地位,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办法40余个,提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激励保障等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2+X”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同时,建立完善了人才政策落实责任清单和重点人才工作任务清单。明确牵头部门、落实措施和完成时限,不断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大大强化了各级各部门责任意识。

  目前,六盘水市党委统一领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搭建平台创新创业

  人才工作基础在“引”,根本在“育”。

  六盘水拥有丰富的玄武岩矿产资源,但成分复杂且分布不均,一直未找到能够用来拉制连续纤维的矿点。为破解这一难题,石鑫玄武岩公司柔性引进中科院刘嘉麒院士团队,共同开展矿源本地化研究。通过对不同矿点的玄武岩矿石进行采集、比对、测试,刘嘉麒院士团队找出了最优样品,使石鑫玄武岩公司的矿源本地化研究取得室内阶段性成果,助力了企业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刘嘉麒院士团队战绩不是个案,近年来,六盘水市大力引进市外各类人才,同时不断加大培养市内本土人才,立足本土优势,坚持就地取“才”、变“材”为才,累计纳入培养对象1132名,命名市管专家223名。培育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入选“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34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42人。

  在六盘水煤炭产能释放三年攻坚计划和七大产业板块三年攻坚行动中,六盘水市组织100余家引才单位连续6年参加省人才博览会,累计接待各类人才2.9万余人次,现场签约3300余人,签约人数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600余名。

  为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六盘水市还积极搭建人才创业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平台及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人才平台18个,其中,水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18年12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农业产业园之一。

  依靠人才推动发展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六盘水市不断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着力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让高层次人才迸发活力。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这一重大战略举措下,六盘水市与大连市互派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用好对口帮扶人才资源的同时,激发了帮扶活力。

  2019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邵嘉涛挂职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自他挂职以来,带来了双眼及眼附属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球后全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新项目、新技术,目前介入治疗已开展80余例。同时联合骨科开展10余例超声引导下椎间孔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有效提升了颈部、腰部疼痛的微创治疗效果。

  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后,六盘水市匹配1520名农业专家开展“点单式服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进千家万户,到各地开展技术指导9500余次,举办培训2300余场,解决突出问题2800余个。

  同时,为充分激发人才效能,六盘水市推动引进人才申报各类项目获批281个,争取立项经费1585万元,授权专利500余项。

  优化环境“拴心”留人

  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环境和发展前景的竞争。六盘水市紧紧围绕“引进来、留得住”的目标,着力整合各类资源优势,打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人才政策落实。截至目前,共支出人才经费2520余万元,用于兑现专家津贴、购房补贴、专家科研成果奖励等各类人才待遇。

  实行高层次人才直通服务,发放人才服务绿卡,从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人才服务。从人才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入手,购建了2004套市级人才公寓和7564套县级人才公寓,不断增强事业“黏性”留住人才。

  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人才机制,通过定期走访联系,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困难问题86个。建立市管专家工作交流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印发《六盘水市人才保障口袋书》,提升人才保障政策知晓率。

  六盘水市还结合实际建设实体化“人才之家”,印发《六盘水市建设“人才之家”规范标准》,充分发挥了人才阵地的沟通交流和服务纽带作用。

    随着六盘水市不断传递出广纳八方英才的强烈信号,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关注凉都、喜爱凉都、留在凉都,而六盘水市的人才工作也必将乘风破浪,一路远航。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