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30日电 题:黔西南州:赶超跨越四十载

  南盘江、北盘江滔滔不息,两江环抱的1.68万平方公里广袤之地,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81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地区,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到2022年5月,35个民族共同生活的黔西南州,已走过40年奋斗发展历程。

  在贵州“黄金十年”发展浪潮推动下,黔西南州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的成绩。

资料图:航拍贵州晴隆阿妹戚托小镇。 瞿宏伦 摄

  拔穷根 奔小康 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1990年,中央统战部、科技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统一战线单位启动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30年来,先后实施项目1125个,协调引进智力支边项目2168个,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

  贵州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黔西南自治州扎实推进产业就业、易地搬迁、教育医疗救助、民政低保兜底“四个一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十三五”时期,盘江两岸各族干部群众打硬仗、攻堡垒,拔穷根、奔小康,全州累计减贫人口47.13万人,7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黔西南自治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作为贵州省曾经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唯一整乡搬迁乡镇。迁入地阿妹戚托小镇依托历史、民族文化规划建设,如今已是4A级旅游景区。小镇青年文安梅和同村伙伴白天在附近工厂上班,夜间围着篝火跳起彝族舞蹈迎接各地游客,就能获取固定收入。“新市民”文安梅的故事,是33.85万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大山、斩断“穷根”,奔向新生活的生动写照。

资料图:万峰林风光。贺俊怡 摄

  谋发展 促跨越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17年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历史性关口,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0070元。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建成高标准农田78万亩,建成“五个百万亩”产业,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6家。

  “十三五”以来,原煤产量由1003万吨提升到1550万吨,发电量由298.81亿度提升到366.14亿度,发展壮大了登高铝、振华新材料、鹏昇纸业等一批工业企业,依托全省唯一地方电网,“煤电网产”加快融合。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个、3A级景区36个,实现旅游总收入2907亿元、年均增长24.23%。建成浙兴商贸城、梦乐城等一批消费集聚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4%。

  2017至2019年,黔西南州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居贵州省第一,2020年位居贵州省第二,全面融入贵州“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从成立之初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黔西南州逐步成长为以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迅猛发展,山地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短板加快补齐,民生网底持续筑牢,后发优势加快凸显,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资料图:航拍建成通车的北盘江大桥。 贺俊怡 摄

  走新路 开新局 重塑开放开发格局

  当跨越天堑的北盘江高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和贵州境内的很多座桥梁一起,不断创造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彻底打通了阻碍山里人向外的天堑。再之后,高速公路、铁路、民航、高铁……黔西南自治州开放、开发的步伐越来越快。

  2015年12月31日,望(谟)安(龙)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望谟作为贵州省最后一个高速公路通达县,通车之后,黔西南州、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目标顺利实现。

  截至2021年底,黔西南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2.26万公里,水运通航里程达1017公里,盘兴高铁开工建设,兴义机场2号航站楼建成投用,“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大山作为物理的阻隔被打破,开放的思想藩篱也随之慢慢破除。2015年以来,黔西南州连续五届承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盛会将黔西南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推向全球视野。

资料图:航拍贵州万峰林油菜花田内的“福”字景观。 瞿宏伦 摄

  百姓富 生态美 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四十年来,黔西南州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财富不断蓄积、绿色动能不断增强。

  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群众不会想到,家门口四季种植的菜心广受城里人欢迎。脱贫攻坚期间,这里建成蔬菜供应基地,直销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面积1200余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蔬菜22.92万亩,2021年销量达27.5万吨,创造产值7.15亿元。

  截至2021年底,黔西南州仅林下菌药种植面积就达27.03万亩,产值20.16亿元。以烤烟、茶叶、薏仁、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畜禽、油茶、渔业十大特色产业为主轴,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在生态建设上,“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完成营造林296万亩、石漠化治理9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6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54.87%上升到61.2%,万峰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取缔南北盘江、红水河网箱养鱼,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湖库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9年保持100%,全州各(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达99%以上。

  黔西南自治州40年发展,成就是巨大的、变化是根本的。未来,黔西南州将按照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谋划的发展蓝图,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的“四区一高地”,继续谱写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