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大变样
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3日电 题:贵州威宁大变样
作者 李玉荣
“纳威赫,去不得。”
曾经的贵州威宁,由于偏远、贫穷、落后,成为“去不得”,而今,特别是近些年来,变化翻天覆地,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值得去”。
“2019年1月,当村里要修进寨路的消息传到了我们组,看着一直困扰出行的泥巴路即将硬化,我们32户村民非常激动,大家自觉轮换投工投劳参与前期的路面铺垫,修好了路大家都受益。”12月11日,在威宁县云贵乡仙水村,提起通组路的建设,参与修路的村民龙银忠高兴地说。
“以前走的是毛路,七八月份下雨的时候,路面不平,走哪里都不方便。” 想起以前的出行条件,村民王国友有说不完的辛酸,“出门必须穿水鞋,泥巴深的地方能淹没膝盖。”
如今,仙水村进寨路早已修通了,不仅打破了群众出行的桎梏,也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做梦也想不到有这么一天,路修到了家门口,太方便了。”王国友说。
这是威宁组组通建设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自2017年贵州启动了脱贫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以来,威宁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项目5293公里,完成投资23亿元,覆盖41个乡镇(街道)、2147个村民组,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40208人。
“组组通”建设只是威宁交通巨变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威宁“136”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草海机场加快建设,毕威、威水、威昭、威宣四条高速建成通车,326、356国道提质改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0公里, 100%行政村通油(砼)路,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
交通蝶变是威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大变化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来看这些年威宁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与2016年相比,威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4109元、7643元增加到35999元、12478元,年均分别增长8.4%、10.3%。
——全县314个贫困村、26个贫困乡镇全部退出贫困系列,累计减贫34.55万人。全县6.66万人搬出大山,其中6.24万人搬到县城安置,被评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常年种植马铃薯200万亩、蔬菜45万亩、中药材37万亩、烤烟25万亩,经果林面积发展到208万亩(苹果50万亩)。
——威宁经开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49亿元,入驻企业达102家、投产92家,初步形成8个产业园。以风能、太阳能、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总装机规模达367.95万千瓦,累计发电225亿度、实现产值117亿元。
——实施人饮工程2112处,巩固提升工程34处,解决127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4.45%。完成石漠化治理156.06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营造林165.26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6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
……
“目前,威宁正在快马扬鞭,加快实施‘五五攻坚行动’,即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乡村振兴、生态城市建设、系统治水、立体交通畅通、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五大产业’( 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清洁循环新型工业、‘三生融合’城镇经济、高原避暑休闲度假康养运动旅游业、优质现代服务业)、‘ 五大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平安威宁、法治威宁)、‘ 五大名片(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生态威宁·宜居山城’、‘百鸟之都·浪漫草海’、‘高原健身·避暑养生’、‘高原风光·民族风情’名片)、 ‘五大驱动’( 改革开放、人才战略、科技支撑、招商引资、凝智聚力驱动)攻坚行动,合力奏响推动威宁高质量发展时代最强音。”威宁县委书记胡敬斌坚定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