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3日电 题:贵州威宁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盘点

  作者 陈武帅

  过去的五年,是贵州威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威宁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经历脱贫攻坚的大考, 见证同步小康的历史跨越, 打赢新冠疫情狙击战。

  过去的五年,创造了“凝心聚力、 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书写了贵州“黄金十年”的威宁篇章。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盘点五年来威宁取得的骄人成绩, 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倾力帮扶, 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全县160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盘点一:群众的笑靥是小康最好的诠释

  11月29日, 么站镇香厂村水源组村民朱习光夫妇一边给牛喂食,一边打扫家门口的庭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朱习光高兴地说,过上了幸福生活, 全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2020年,朱习光一家摘掉了贫 困的帽子。

  今年,朱习光大女儿在重庆读职校, 两个孩子在么站镇中学读书, 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人生活开支大,一下子又回到贫困的边缘。为了让朱习光一 家稳定脱 贫, 村里让朱习光担任村民小组长和保洁员, 每月有五六百元收入, 并把朱习光一家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 每月有低保资金2500余元。当地政府还给朱习光一家购买了“防贫保”,今年9月保险公司理赔了16800元给朱习光一家, 让他家实现了稳定脱贫。得到了保险公司的理赔资金后, 朱习光除了拿一部分给孩子读书做生活费,剩下的1万多元用来发展产业, 购买了一头杂交西门达尔牛喂养。

  “现在,我们夫妇在家种几亩地,喂养了两头猪和三头牛,价值三四万元,每年出栏一头牛,一万元还是要卖的 , 生活越来越好 了。”朱习光高兴地说。

  在威宁, 像朱习光一样靠党的惠民政策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我们在持续做好防贫预警监测帮扶的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机制,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建立健全防贫长效机制, 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威宁县乡村振兴局督查组工作员张娜说。

  过去的五年,全县314个贫困 村、26个贫困乡镇全部出列摘帽,累计减贫34.55万人。创造了全省减贫人数最多、 特色产业基地面积最大、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县城规模最大、补齐“3+1”短板体量最大、乡村基础设施覆盖最广、实施完成产业供水工程难度最大、同心战贫最精彩的县级 “七个之 最”,创造了贵州减贫事业的威宁案例,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威宁篇章。

  盘点二:完善的基础设施赢得乡亲们的点赞

  一颗小白菜, 从威宁到东南亚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10多个小时。这对于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的威宁来说,实在是太快了。正是便捷的交通, 让威宁蔬菜远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市场。

  据悉, 每年的4月份至11月份, 东南亚国家由于气候原因都种不出蔬菜, 而夏秋冷凉蔬菜是威宁的优势。同时,威宁距离河口口岸只有800余公里,全程高速,10余个小时即可到达, 因此威宁蔬菜出口东南亚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目前, 威宁全县每年蔬菜销售约167万吨,其中出口就有10.75 万余吨,销售总额1.61亿元。威宁蔬菜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正在形成国内为主, 国外补充的立体销售市场。

  过去的五年, 让威宁群众满意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如今,毕威高速、 都香高速和威宣高速建成通车,“136”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内昆铁路草海站完成二站台改扩建工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0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升级改造186公里, 县乡道改造792.3公里;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实施人饮工程2112 处,巩固提升工程34处,解决127 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 “户户用”光缆5235公里,建成5G 基站135个,行政村实现多彩贵州 “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

  盘点三 :青山绿水是威宁最大的财富

  初冬时节, 走进位于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石缸洞,只见绿水清凌凌地流淌。曾经,由于过度开发破坏, 山上的绿色迅速枯萎, 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 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如今,满目苍翠,绿油油的华山松站成乌蒙山脉的最美风景。

  营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吉章指着乌江源头对面的山坡 , 自豪说道:“这是我们种下的森林。”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650亩青山如绿袄,严严实实裹住了山,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抵住风沙,涵养水源,成为乌江源头恢复生态、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荒山秃岭到青山绿水 , 乌江源的蝶变是威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 银山”。

  过去五年, 威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 “两条底线 ”,奋笔书写“生态大文章”。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实施“绿色威宁”建设行动,完成石漠化治理156.06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营造林165.26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67.8万亩;森林覆 盖率达48%。回首过去,成绩让人备受鼓舞;展望未来,蓝图令人满怀期待。

  盘点四:6.6万余大山群众成了新市民

  如果时间回到五年前,刘高敏大概做梦都没想会成为城里人,更没想到每月的收入会突破上万元。

  五年前,刘高敏还居住在老家威宁县石门乡年丰村,距离威宁县城差不多200公里路程。公公婆婆常年患病在身,夫妻俩四处奔波挣钱,仍难以撑起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一家人居住在漏雨又漏风的土坯房里。

  改变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刘高敏一家搬进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夫妻俩东拼西凑开了一家包子铺,由于味道纯正,生意非常好,一天毛收入上千元。于是刘高敏夫妻又开了一家分店。刘高敏夫妻挪穷窝,实现了拔穷根,她高兴地把包子铺命名为“圆梦包”。

  刘高敏的幸福,并不是个案。五年来,威宁共完成10.54万户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66万人,其中搬到县城6.24万人,因此,2020年威宁还被评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为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威宁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持续用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县城安置点共建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8个社区卫生室,1所妇女儿童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满足群众就学就医需求。完善搬迁群众培训和就业体系。筛选37家培训机构专门为易地搬迁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全覆盖推进稳岗就业,全县搬迁对象中已就业1.28万户3.03万人,户均就业2.37人。

  盘点五:高楼林立成为威宁县城最美的风景

  这五年,是威宁经济腾飞的五年,也是威宁形象不断提升的五年。脱贫攻坚让许多群众梦想变成了现实,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幸福人生。

  以前的威宁,县城仅限于老城区街心花园馆子街一带,走出南门前和北门客运站,就到了城外边。离街心花园几百米之遥的开发区就是当时全县最好的路段。

  翻开报纸《威宁每日新闻》,在《小住房大变化》一文中这样写道:2009年9月,威宁三中老师王成林一家利用首付房款购买了阳光海韵小区120平方米商品房。当时阳光海韵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全建成,下楼买菜做饭都不方便。

  10年过去了,威宁新城区早已从阳光海韵往两边延伸。周边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城市也有了现代化的样子。越来越多家庭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小区。威宁城市骨架路网纵深推进,新建及改造完成凤山大道延伸段、江北路、乐隐路、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道路、广园路、荷叶路、环城路等14.6公里;建设环五小道路、货场路中段和普朝路东段等1.9公里,完成滨海大道人行道改造4.5公里。

  如今,威宁正在规划形成“一核、一圈、两群、三轴、四片区”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城镇棚户区改造住房数量自2015年的0.73万套增加到2020年的1.678万套;城区面积从2014年底的23.69平方公里增加到36.4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34万人,城镇化率达48.47%,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全县有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完)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