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同年,国发〔2012〕2号文件颁布实施,明确了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为贵州、也为刚成立不久的新蒲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十年来,新蒲新区紧紧围绕中央以及省市各级部署要求,奋力而为、奋勇争先,从一片大开发大建设的“工地”“荒山”逐步变成了山水花园、幸福家园、创业乐园,辣椒产业、信息产业、包装产业等从无到有,白鹭湖、中轴线、奥体中心等城市配套逐步齐全,大学城、医学院、星级酒店等拔地而起,商业街区、众创小镇、休闲场所发展迅猛……新区抓住“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

  问路

  302,新蒲最早的一班公交线路车。这趟车从老火车站到新蒲镇,走的公路也是新蒲唯一一条穿境而过的326国道。记者记得,十年前从遵义市区到虾子镇采访,还可以乘坐10元钱的专线车,绕过几道弯、翻过几座山,颠簸许久才能到达。要建新区,交通成为了市民群众出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之一。

  2012年,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文件要求,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成为了新区建设引路灯。就在这一年,遵义新舟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遵义没有民航机场的历史,也预示着新区发展将扶摇而上、冲上云霄。

  当时,新区境内硬化的农村道路屈指可数,许多村、组之间都是泥石路,部分村、组甚至不通路,就连新蒲新区交通运输局都是到2014年才成立。“构建新的城区,必须以路网为先导”,这是十年前新区决策者们的共识。路网就如人体的血管,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一座城市就不可能有活力,也正因如此,城市道路建设被新区提到最重要的日程。

  2015年,新区四纵四横城市干道基本形成,次干道和支路建设全面启动,这也使得老城区与新区联系更加紧密。“302”的区外连接线路也变成了302A、302B和302C,并新开通了区内循环的401、402公交线路,实现新老城区互通、新区专线内循环。2016年,第一批30辆出租车在新区正式启运,进一步完善了交通运输服务,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方式。高新陕线、新南快线、新龙大道等外部连接线路与校园路、府前路、1—7号路等城区线路陆续竣工投用,新区也从“郊区”一跃成为了中心城区。如今,新区已有道路客运车辆265辆、开行客运班线38条,辖区公交车辆路线14条、车辆184辆,巡游出租车达200余辆。

  2018年渝贵铁路建成通车,新区人盼望已久的“高铁梦”变为现实,渝贵铁路遵义站如今日常平均开行列车116趟,节假日高峰最高日开行130趟;新舟机场实际执行航线达46条,实际通航城市41个;新区公路通车里程2617.82公里,路网密度达3.85公里/平方公里;乡镇水运逐步规范,仅2021年,水上运输客运量就超过6万人次……高铁、航空、客运、水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具雏形,基本满足了产业发展的运输需求和新区群众的出行需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新区正以时不我待的激情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交通环境。

  有人说,新区是遵义加快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是打造200万人口城市的“发动机”。事实也证明,十年来,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下,也在履行这样的使命,为促进遵义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建城

  如果说在遵义中心城区的城市东扩创举中,基础设施路网的建设映射出了新区未来的繁荣景象,那么总投资近8亿元,2012年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新蒲湿地公园则像一颗闪亮的绿色明珠,将成为新区重要的生态地标。

  新蒲湿地公园是遵义市第一座大型湿地公园,也是当时省内为数不多的湿地公园,更是新蒲新区重要的城市拉动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按照“绿色自然与生态生活环境”这一宗旨,为现代都市居民提供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环境,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建设,建设城市人所向往的生态环境。

  新蒲新区的“绿肺”不只是新蒲湿地,还有天鹅湖、白鹭湖、鸳鸯湖、十里荷塘等等,优越的生态环境也让这里的宜居指数逐年攀升。新区通过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创建省级生态镇5个、市级生态村51个,三渡镇获“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5%,2022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以山水为依、听书声琅琅。位于新蒲湿地公园旁的新蒲中学从去年动工以来,就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今年9月1日,新蒲中学正式交付使用,迎来了首场开学典礼。目前,该校有2个年级组、25个教学班,师资团队90余人。明年完成新一轮招生后,全校将容纳1700余名学生。

  近年来,新区累计投入教育资金80多亿元,建学校、配设施、强文化,目前,新区共有学校173所,学位容量接近8万个,而容纳十万师生的遵义大学城更是为遵义市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健全公共设施、完善短板弱项自然势在必行。而作为城镇居民,最关心的除了教育外,就无外乎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服务类设施的完备程度。

  近年来,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遵义市中医院新蒲院区、遵义妇幼保健院新蒲院区在内的三级医疗机构4个、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188个相继投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0张,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围绕康养集聚区建设目标,新区狠抓养老机构新建与提质改造,目前共有公办养老机构3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4 家、社会化养老机构1家,床位1100余张。另外,持续推动托育机构健康发展,新区现有托育机构7家,已投用托位数300个,谋划储备托育项目5个,预计今年底托位数可达1000个。

  宜居宜学宜养指数不断提升的同时,新蒲新区按照建设遵义都市圈的目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奥体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大剧院、规划馆、美术馆、会展中心、广电新闻中心……城市功能配套场所不断完善,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新区也集聚常住人口超过35万,城镇化率达67%。

  古人十年磨一剑,新区十年兴一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10多年的开发建设,新蒲新区犹如在一张白纸上露锋起笔,描绘着不断崛起的生动画卷。

  兴业

  水稻、玉米、蔬菜、辣椒,猪、牛、羊、鱼、禽蛋……回首多年前,传统农业维持着人们的温饱线。转眼看,羊肚菌、赤松茸、茵红椒、火龙果、大闸蟹、小龙虾、冷水鱼……这些“新奇”的农业正在新区遍地开花。

  2021年,新区种植农作物面积已达62.61万亩,肉类产品产量也达1.2万余吨。而今年,在稳定种养殖业的基础上,全年预计农业总产值增速达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仅粮食种植面积就将完成23.5万亩、产量6万余吨。

  农业产业欣欣向荣,而其中的辣椒,无疑成为了新区链接起一二三产的最佳媒介。近年来,新区辣椒种植常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并建设了辣椒示范基地10个。辣椒让新区十余万群众脱贫致富,而新蒲也将辣椒从单一的调味品发展成为了集育苗、栽种、加工、交易、研发、辣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

  在新蒲经开区的辣椒加工园内,已入驻了辣椒深加工企业17家,2021年,这些企业为新区辣椒产业贡献产能13万吨,产值21.8亿元。作为新蒲新区辣椒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城三园”(中国辣椒城、辣椒加工园、辣椒物流园、辣椒智慧产业园)正在这颗鲜红的辣椒转动下,朝着“中国辣椒、集散虾子、买卖全球”的目标大踏步向前。

  辣椒产业是新区“1+3+N”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新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基本形成以包装材料为首位产业,以辣椒加工、电子信息、高新装备制造为潜力产业,以及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今年初,新区聚焦新国发2号文件,重点围绕包装材料、辣椒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编制储备项目339个,新开工项目141个,同时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力求更多重大项目在新区落地实施。项目的“量变”也正在促进经济的“质变”。十年来,新区工业从零开始,跨步迈进,截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3%。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随着新蒲汇购物中心、中建方圆荟、高铁新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亮相,星巴克、钟书阁、肯德基等数十家优质品牌入驻新区,林达美食街、黔北老街等特色商业街陆续开业,CBD金融商务中心加快建设,消费者休闲购物有了更多的去处,生活需求、社交需求、体验需求不断满足,目前已拥有大型超市8家、大型商场8家、商业街区4个、4S店7家、加油(气)站24家、农贸市场12个、再生资源网点100余个,家政服务实现住宅小区全覆盖,2021年,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25%。

  金融业、旅游业、服务业,业业兴旺,新区正以商圈核心凝聚人气,以消费经济聚集商气,以商务贸易汇集财气,带动辖区商业、会展、文化娱乐、休闲、餐饮等行业发展,形成各行业繁荣共生、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助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序章

  青山环绕、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美景处处。走进新蒲新区新中街道松源社区,一栋栋灰瓦红墙楼房整齐排列着,社区卫生院、幼儿园、超市、小卖部、饭店等一应俱全。小区里景色如画,映衬着搬迁群众如今的幸福生活……2017年,作为遵义市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点,松源社区迎来了第一批居民。

  近年来,新区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镇街为单位分为8个战区指挥部,以村为单位分为64个作战单元,广大干部心中装群众、脚下裹泥土,面对多重考验,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展现担当作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换得真心,夜以继日、连续奋战,2019年底,全区建档立卡人口23350人全部脱贫,1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

  对于新区近十年的变化,脱贫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之一。他们或搬出大山、或进城就业、或创业增收,感受到了城市化的教育、医疗、生活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不仅是新区这十年最重要的变化,更是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的千年之变。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成为了新区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初,国发〔2022〕2号文件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32条”干货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7月,新蒲新区印发了《新蒲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实施方案》,围绕“四区一高地”,制定了七项重大任务,并细化出27个大项、99个小项的具体措施。

  ——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2亿元,力争翻一番,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现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取得明显进展。

  ——到2035年,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现代化城镇在西部走前列,“四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十年巨变、筚路蓝缕,迈向第二个“黄金十年”的步伐坚定,新蒲新区也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实干笃行争取新的更大荣光。(李佳旭)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