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茅台镇上外环路上,茅家沟里的酒厂生产车间,第一批工人到岗。

  合上电闸,磨麦机启动。金灿灿的小麦,装进磨麦机料斗,接着被粉碎,拌合母曲,加水滋润。

  细碎的麦粉,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等待被制作成曲块。

  曲为酒之骨。在茅台镇,曲块被赋予了很多神秘色彩,它的含水量、龟背曲线弧度、疏松程度、存放温度,都会影响到未来的酿酒,影响到每一杯酒的口感。

  尽管,现代工业设备丰富,但茅台镇绝大多数的酒厂,依然钟爱人工制曲。端午制曲,是茅台镇的传承,并仍将延续。

  这是仁怀酱香酒产区的传统工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含水量适中的麦粉被装入模具。女工们站入,从四周向中间反复踩制,直到曲块中间隆起处如龟背。豆大的汗珠,在踩曲女工们额上、脸上聚积,打湿了头发、浸湿了衣服。

  女子踩曲的样子,如同舞蹈,灵巧、轻盈。

  大多数女性的足弓弧度,与曲块龟背的弧度最为接近。女性体重轻于男性,踩制的区块疏松度更利于菌群繁殖。而且,女性细腻,能用绣花的耐心来对待每一块酒曲。

  男工们把制作好的曲块,送往黑暗的曲仓,按照最利于通风的方式摆好,再小心翼翼地盖上稻草。这些曲块,将静静地呆在曲仓里,吸收空气中微生物并产生奇妙的反应,最终成熟。

  端午时节的凌晨三点,相对白天茅台镇的高温,已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也是制曲的“黄金时段”。

  酿酒如农耕,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是茅台镇酿酒的奥秘,传承千年的文化因子。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