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2021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

  都匀市2021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7日电 题:贵州粮食播种唱响“四季歌” 面积和产量双增长

  作者 靳颖

  2021年,是贵州粮食生产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这一年,稳粮主措“藏粮于技”整体发力;这一年,主要粮食“单产提升”连创新高;这一年,夏粮首战告捷、秋粮再接再厉,联袂锁定丰收大局。

  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贵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81.55万亩,总产量1094.9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22%、3.49%,圆满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农业农村部进行安排部署“农业生产唱的是“四季歌”,必须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实抓牢……”

  2021年,粮食安全首提“党政同责”,贵州积极响应,高位推动,坚决扛稳政治责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研究部署,全省秋冬种生产、春耕生产现场会持续召开,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同步参会,全面推动。粮食安全相关指标分别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发力。立足提升产能,贵州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行动,250万亩新增建设任务快速推进,20个示范试点县相继建成;立足稳定面积,各地以撂荒地排查为重点,加大整治实现满栽满种;立足挖掘潜力,启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各级党政领导领办各类示范样板108个,总面积近10万亩,强力带动各地稳粮重粮。

  2021年,围绕粮食面积产量“双保”目标,贵州全省上下高度共识,协同推进,全面发力。确定重点作物、核实种植面积、精准登记公示,近4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农民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省级财政、农业部门首次就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管理联合行动,绩效目标更加明确,资金使用更加规范,22个产粮大县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部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耕地粮油轮作项目、省级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专项、十大工业(优质烟酒)产业振兴之酒用高粱等重点项目各有侧重,形成合力,核心面积累计256万亩,辐射带动超过2000万亩,强力带动全省粮油提质增效。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的山水景观自然天成魅力无穷,但就粮食生产而言,意味着诸多制约和不利:岩溶地貌发育典型,海拔高差悬殊,“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形象描述;气温垂直变化明显,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天无三日晴”是全国全年阴天日数最多的生动写照;加之灾害性天气多发,与其他地区相比,贵州粮食生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021年的“三夏”,是一场全面检验贵州农业科技的盛典,也是全省农技队伍的实战演练。依托重点项目和单产提升行动,聚焦关键品种、关键环节、关键区域,结合技术储备突破创新,因地制宜优化集成,灵活多样的高产试验和高产竞赛活动在全省开展。各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一场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的技术盛宴在各地呈现:筛选适宜品种、集成栽培技术、确定合理密度、配套科学施肥、加大病虫防控、强化防灾减灾等多举措同时发力,农技机构、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团体作战,种子、农推、植保、土肥、农机全程跟进,农业系统、科研院校、气象服务多部门联手,贵州全省93名优质粮油产业技术专家巡回指导,万名基层各级农技人员实地服务,142万台套农机具从春耕到秋收开足马力、减损增产。以马铃薯、小麦为代表的夏粮旗开得胜,“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完美收官;以水稻、玉米、高粱、甘薯为主的秋粮管护措施到位、长势好苗架壮,为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8月18日,“黔北粮仓”红色圣地遵义,红高粱率先拉开单产新高序幕,正安县优良品种“红珍珠”配套“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可降解黑膜覆盖+有机肥配缓控释肥+无人机飞防”系列技术,临田实测亩产541.7公斤,刷新全省高粱单产纪录。接着,播州区水稻百亩超高产示范片,采用高产品种“泰优808”配套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秧等关键技术,平均亩产890.2公斤,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验收,创贵州北部寡日照区域水稻百亩连片单产最高纪录。余庆县省级水稻千亩示范片,省农科院水稻所、省农推总站联手全程技术指导,示范区平均亩产704.3公斤,企业现场订单收购,形成行政技术服务好、企业农民评价高的良性局面。

  8月26日,“黔东门户”武陵福地铜仁,水稻唱响主粮高产旋律,思南县选择适宜品种第三代杂交稻三优二号,配套增密、增钾、调氮“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全面到位,全生育期植株健壮、长势良好、病虫害少、青秆黄熟,以临田实测904公斤的平均单产,创全省低海拔高热地区水稻高产新纪录。省级甘薯高产示范基地,集成应用脱毒种苗、肥料配比、垄作斜平插移栽为重点的“两增一改一调”技术,促进地上地下部协同生长,示范区平均鲜薯亩产4327.9公斤,创大面积亩产新高。

  9月17日,“滇黔锁钥”黔西南州兴义,始于2011年袁隆平院士亲临倡导而建的国家级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281亩试验田大咖云集,多位院士亲临指导,成就贵州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宝地,3次刷新全省水稻高产记录。2021年,基地选择超级杂交稻大穗品种甬优1540,配套应用无纺布钵苗育秧、合理密植、钵苗机插、配新型有机硅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再次刷新纪录,亩产达1123.87公斤。新高产纪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中国食品报、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发声、同步推送,多视角多渠道向贵州农业科技工作者致敬!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副组长张洪程评价“这是真正的贵州地区的最高产,在全国是一流的超高产产量水平,为粮食安全将来生产提供了更大的理论途径和实用技术,对粮食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9月23日,黔西北乌蒙山腹地毕节市,贵州最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域,大胆突破习惯耕种方式,选择抗性好、耐密植、高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配套机械深耕,突出增加密度,合理肥料配比,改变施肥方式,加大绿色防控等高产技术,在纳雍县获得1059.1公斤的最高单产,为高海拔地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科技攻关路径和技术参考模式。

荔波县水稻机收现场  贵州省农业农业厅供图

  荔波县水稻机收现场 贵州省农业农业厅供图

  “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随着第41个世界粮食日来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面启动,围绕活动主题,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储备局联合评选公布全省十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共同走进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组织全校师生举办书画手抄报作品展,开展粮食安全专题讲座。各地宣传活动蔚然成风,助推全社会爱粮节粮。

  贵州粮食生产政策好、人努力、天道酬勤,丰硕献礼2021,又携着千年历史的厚重积淀和无与伦比的生命张力,重整行装再出发。小雪时节,全省小麦、油菜种植结束,以水肥为重点的苗期管理全面展开,只为控旺促壮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油搭好丰产架子,奠定丰收基础。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农业“四季歌”生生不息。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强力带动下,贵州粮食生产将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多措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创新拓展服务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整体向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发展。

  按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贵州粮食生产将以高原的视野和大山的胸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全新的理念,让农耕文化厚植黔山秀水,把“四季歌”唱遍田野大地,与特色优势产业一起长短结合互补互动,深度挖掘生态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实现粮经协同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筑牢稳粮保供基石,携手向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