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9日电 (记者 张伟)建筑工程是如何保障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7月29日,由贵州省质量协会主办,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承办的“质量科技筑精品,安全标化保生产”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贵阳一工地举行,来自贵州省建筑行业的1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观摩交流会,体验到建筑“黑科技”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的全新改变。

  贵州省质量协会表示,此次观摩是协会扎实开展贵州省质量提升行动的具体表现,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快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新时代。

  瞧这个小小的机器人。它叫三维激光扫描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密度、全天候等特点,可以测量墙面垂直度、平整度、方正度等多项指标,广泛运用应用在建筑工程主体、抹灰、装饰装修等阶段,一名操作人员2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个房间的全系列实测数据采集和计算,并快速逆向建模,输出质量分析及检测报告,辅助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和品质提升。

  观摩现场,还有一个神器被大家关注,它叫智能回弹仪,用于建筑结构中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非破损检测评定,相比传统回弹仪,它像“点读机”一般,具有自动完成强度推定值计算,快速判断混凝土强度,原始数据自动存储,无线传输手机终端及公司监控后台的特点,通过回弹大数据分析生成强度增长曲线,超前预判混凝土强度,保证工程结构安全。

  走近标养室,远程温湿度监控仪和混凝土压力试验机映入眼帘。远程温湿度监控仪由室外智能网关和室内温湿度探头组成,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查看标养室内温湿度情况,精准记录标养室内温湿度变化,确保混凝土试件标养环境。

  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二维码上墙,扫码就可获取钢筋、模板验收记录及数据,模板、墙体垂直度实测实量数据,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质量管控效果。

  为了严把质量关,项目采用铝模施工工艺,对房屋内强弱电箱进行一次性预埋等,还配置了混凝土压力试验机、钢筋扫描仪、板厚测试仪等检测工具,提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并向更高的管理品质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挑战。

  在施工人员的培训方面,每名施工人员须佩戴风险告知卡,通过扫描卡上的二维码,管理人员的手机上能够显示出施工人员的姓名、电话、所在项目,以及接受安全教训培训情况等信息。如果二维码为灰色,代表工人还未接受安全教训培训考试;如果是绿色,则代表这个工人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安全教训培训并考试合格。考试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进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您好,进入施工场地请佩戴安全帽。”,入场通道内的智能摄像头会对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的行为进行识别和语音提醒。在华润置地贵阳九悦项目工地里,记者看到工友们佩戴的都是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安全帽。项目借助安全帽上的定位芯片,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就能实时查看每个管理人员的具体位置,一旦施工现场某个点位出现问题,可通过对讲机指挥管理人员迅速前往事发点位处置问题。

  视线盲区、夜间吊装是塔吊司机们日常工作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管理人员安装了塔吊监测及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司机在作业中会出现盲区,安装了吊钩可视化系统以后,可以拓展司机的视野。即便是在盲区的地方,也能够清晰的判断出吊钩的运行状态。管理人员还通过塔机监测、钢丝绳损伤监等,确保安全作业。

  处身高空中的塔吊,如何保护自已,遇到危险怎么“求救”?管理人员为塔吊装上“安全锁”——智能预警螺母。“安装上智能预警螺母后,一旦高强螺母松动,会触动智能预警螺母的压力传感器,发出报警提示光。塔吊司机交接班、管理人员在巡检时,非常直观地就能判断出螺母是否松动,可以直接排除安全隐患。”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在塔吊作业中,高强螺母因为长期受到无规律的切应力、正应力及风力载荷,松动、脱落不可避免,如不及时发现,酿成的事故将不堪设想。通过智能螺母的预警功能,隐蔽的高强螺母松动、脱落将无处遁形,使得安全隐患定位更精准、整改落实更高效,大大降低了塔式起重机倾覆的风险。

  据悉,近年来,中建二局西南公司在超高层、基础设施、公共建筑、重点民生等领域先后建设了一批代表性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先后承建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7座,全国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云南昭通鲁甸安置区工程等。该公司先后荣获鲁班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8项、詹天佑奖3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3项,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