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陈纯斋

  陈纯斋,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贵州辛亥革命主要参加者之一,贵州省人民法院院长、贵州省参事室主任。原名陈康,继名陈武,又名陈祖武,号纯斋,别名止戈,又名陈掞。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贵州省平坝县白云庄黄泥坡(又名桂麓庄)人。陈纯斋出生于半自耕农兼佃家庭,童年时受业于房族陈绍清私塾,后其父陈云翘延师于家设私塾教之,曾嘱之:“学成,不惟自己抵抗压榨,还须替人抵抗,最少不欺压人、损害人。”15岁时,即能背诵《四书》《五经》。17岁应童子试,不中。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陈纯斋进治平书院学习,受书院山长朱焯之影响,逐渐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确立起反清的革命志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参加自治学社。宣统三年(1911年),任贵州起义核心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民国元年(1912年)“二·二事变”后到平坝办学。民国4年(1915年),陈纯斋从平坝到了云南昆明,被昆明市政公所督办唐继虞聘为督办署宣传处长兼《民意》日刊总编辑,从事反帝反封建宣传。同年底,陈纯斋返回贵阳,被私立南明中学校长张彭年聘为该校历史教员。民国8年(1919年),任百层河厘金局总办。民国9年(1920年),先后在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和黔军总司令部长官部任职。民国10年(1921年),陈纯斋任贵州政务处长。民国16年(1927年),他参加国民党改组派。民国23年(1934年),在广东与李济深等人酝酿组织西南政府。民国37年(1948年)3月,陈纯斋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陈纯斋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贵州省人民法院院长。1957年反右派斗争期间,陈纯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调任贵州省参事室主任。

  陈纯斋除著有《贵州辛亥革命忆略》一书外,还撰有《略历自述和思想批判》《我参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的片段情况》等文稿。

  1970年12月22日,陈纯斋病故于贵阳双井巷家中,享年86岁。1980年6月,组织上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并于同年10月31日在省政协礼堂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纯斋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受同盟会员赵均腾、梁正铭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三民主义信仰。同年底,加入同盟会,任贵州分社总干事。次年春,在陆军小学率领同学哄打抗台,被当局通缉,遂改名陈康。之后,考入师范传习所,并在那里加入了张百麟等人组织的自治学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年底师范毕业,带着自治学社赋予他“征集寒士,培养青年”的革命任务回到平坝,在龙场创办日新学堂,讲授新学。他自编讲义,并聘当地名宿吴云麓、罗慎斋等执教,一时名震乡野,远近数十里的家长争相送子弟前来就读。此间,他先后被选为乡自治会议长、县教育会长兼自治学社安平分社社长,得到贵州自治学社负责人张百麟等人的极大关注。

  宣统三年(1911年),张百麟调陈纯斋赴省城贵阳任贵州自治学社书记,兼《西南日报》总编辑。同年8月,贵州成立起义核心委员会,他任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运动巡抚卫队。11月,参加贵州辛亥起义,任军政府参谋。民国元年(1912年)宪政预备会勾结滇军残杀贵州革命党人,制造了“二·二事变”,贵州军政府被颠覆,政权被宪政预备会人窃取,陈纯斋在“二·二事变”中负伤后,侥幸逃脱,不得已转回平坝暂避。鉴于当时平坝县财政收入有限,教育经费奇缺。他倡议当局标卖火把田、春牛田以及边远处难于安佃的公田,以补作教育经费。又建议派督学巡视各区,凡人口稠密之乡如无学校,则责成区乡利用寺庙及祠堂开办小学,并给予开办费;已有学校如需培修的,亦酌情给予补助。在他的倡导与督办下,县政府因其办学成绩显著,委任他为劝学所所长。

  民国10年(1921年),陈纯斋任贵州政务处长,受命携现金15万元和一批物资到湖南洪江面见时任黔军彭汉章部团长的贺龙,两人语言投机,相见恨晚。后彭汉章奉调援川,他在贺龙团部暂留了一段时间后离开。民国14年(1925年),陈纯斋主持并编辑出版了《孙中山》专刊。“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支持贵阳学生组织“沪案后援会”。民国16年(1927年),他参加国民党改组派,从事反蒋活动。民国19年(1930年),任江西59军通讯处主任。民国21年(1932年),李济深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陈纯斋参加其直属小组,并被委任为贵州军政特派员。民国23年(1934年),在广东与李济深、胡汉民、李宗仁酝酿组织西南政府。民国25年(1936年),陈纯斋奉命在贵州策动吴剑平、柏辉章,在云南策动韦杵、龚植之参加西南政府,在广东发表抗日反蒋政治主张。同年秋,他随李济深回到南京,入国史馆任编修。抗日战争期间,陈纯斋写成《贵州辛亥革命忆略》一书,叙述贵州革命党人密谋推翻清朝统治,创建共和,反对袁氏帝制,推动护国护法诸战役经过及贵州革命党人组织自治学社的经过,并撰写了张百麟、钟山玉、张忞、周素园、凌霄、朱焯、王度、方策等人的传略。抗战胜利后,陈纯斋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等地约牟龙光、万式炯、吴雪俦等人与李济深共商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脱离关系,为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建国问题,他不遗余力,终日劳心。

  民国37年(1948年)3月,李济深派陈纯斋为民革川黔湘鄂四省特派员,在贵州秘密开展地下工作。民国38年(1949年)6月,贵州省政府主席谷正伦曾请陈纯斋两次去广州,拉拢与代总统李宗仁的关系。不久,李宗仁便委任陈纯斋为总统府咨议,他借机到香港发电给在佳木斯的李济深汇报贵州情况,李回电要其“慎重将事,不久在京会合”。他知道李济深的意思,遂下决心,秘密前往重庆迎接解放。临近解放时,民革中央指派陈纯斋负责发动湘鄂川黔边区起义,策动国民党第8军、第94军和第49军起义。

  贵州解放初期,陈纯斋在镇反、肃反中,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为巩固人民政权、安定贵州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南解放后,他到西南军区开会,见到贺龙司令员,两人久别重逢,畅谈未来。1953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他为贵州省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委员。同年,他以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赴北京出席民革中央会议,民革中央安排他为民革贵州省常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7月,他被选为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陈纯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仍努力学习,撰写文史资料,并将自己几十年珍藏的有关辛亥革命历史的文物书刊交给政府,为贵州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陈纯斋被打成贺龙元帅的黑干将,曾三次被关押,还被下放到湄潭劳动。1980年6月,组织上为其平反,恢复名誉。(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