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打响贵州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革命志士杨树青

  杨树青,打响贵州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革命志士。亦作树清。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家境尤困。稍长,立身行事,为人慷慨而重气节,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时值晚清“革命风潮”日渐澎湃之时。张百麟、平刚等人成立了自治学社,积极筹划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是时,杨树青结识自治学社社员张绍铭,并拜张为师,虚心向张请教学习许多反清革命的道理,全面了解自治学社的革命宗旨,毅然加入自治学社。当清政府组建新式陆军,贵州省也奉命组建一标(相当一团)计3个营的新军,由袁义保任标统,驻扎抚抚教场,即后南厂军营。杨树青决定投军,以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抱负。在军营中,他认真训练,努力学习新的军事知识,很快“技术冠其曹偶”,即得升任炮队正目(即正班长),由于为人慷慨,性情豪爽,好为人鸣不平,急人之所急。曾从友人处借得一笔银元,以革命党人对自己参与革命所得的报酬为名,去鼓动新人伍的兵士,并说“若听我指挥,有利益共同享”。于是多得士兵的拥戴,在新军营中已小有名气。

  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风潮波及全国,川中广大民众惨遭杀害。消息传至贵阳,杨树青又愤填膺,当即与好友,当时在洛议局任书记员的张择锦密谋策划,准备乘任贵州巡抚沈瑜庆在洛议局开会的时候,将沈刺杀而号召各反清团体相继起义。正在筹划准备之时,辛亥武昌首义成功的消息传来,贵州与全国一样,为之一振。自治学社的张百麟等领导人,积极谋划,必须首先联络新军。委派平刚、胡刚等,与新军数百杨英诚、排官赵德全及杨树青等密切联系,尽量争取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做好一切起义准备。杨树青在新军中,又介绍姚国英、马登灏二人参加自治学社。张百麟、黄泽霖分别会见或致书新军标统袁义保,晓以利害,望其能举兵反正,但袁义保未能接受。巡抚沈瑜庆闻之新军“不稳”,即令军中将弹药全部收缴。新军举事已渐准备就绪,但士兵手持空枪而无子弹,岂能成事。

  张百麟得知此信息,决定委张泽锦、胡刚、宁建侯等人,以500两银子,买通贵阳大兴寺军械库的鲁哨官和卫兵,取得步枪54支,子弹18箱约2万发,发给准备参加起义的新军。而分发给南厂新军的子弹,皆由杨树青食夜入城,以绳带捆缚藏于腰间,偷偷运回军营。一次所藏过多而绳带断裂,杨树青亦跌入荆棘刺蓬中,遍体鳞伤,全身肿痛仍不以为苦。他将子弹分给营中士兵,督促大家作好起义准备。11月3日晚,张百麟派胡刚到南厂军营,通知赵德全、杨树青等,到南岳山下布防,准备起义。南厂新军已群情激愤,跃跃欲试。杨树青也持枪出营,遇认识自己的士兵相告道“标统刚才正在索你,劝其逃避”。杨树青并未逃离,反直至司令部门外,故意高声怒叫:今夜风寒,为何久不换岗,是要我一人守个通宵不成。袁义保在房中怒责:“何人叫喊?”“我杨树青也。”袁义保命其入室。杨树青进屋就开始,借未击中袁义保,护兵齐要缴杨树青的枪,杨树青挥刺刀拼搏。护兵未能得,副官李正邦即拥袁义保迅速逃遁。

  杨树青立即召集士卒,令司号长吹起紧急集合号,整肃队伍,对天鸣放三枪,并高声大呼:“速举义,大事成矣!”是时教官杨英诚也站出,表示对举事的支持。于是大众一致公推杨教官为领队,指挥整个起义活动,杨树青和胡刚紧随其后。次日天未破晓,驻南厂起义的新军队伍,配合次南门外陆军小学堂起义的学生,有序而兵不血刃地从南门入城,进至巡抚衙门。贵州省最后一任巡抚沈瑜庆,见大势已定,根本无力回天,乖乖交出印信,正式宣告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就此结束。贵州也于是日向全国通电起义成功,宣告独立。随后,杨树青率军负责分守军城局。杨树青打响贵州起义第一枪之壮举,时人和后人,均多有感慨:“树青一人冒死,而所生活滋多。其率先犯难,是与鄂军反正时之熊炳坤后先媲美,特有幸不幸焉耳!”

  贵州光复后,成立大汉军政府,由都督府、行政厅、枢密院三部组成。都督府管军事,由杨建斌、赵德全分别任正、副都督。杨建斌为扩大军力,招兵买马,将原一标扩编为三标,委叶占标为陆军第一标标统。杨树青也晋升第一营营官,属叶占标管辖。当时四川、重庆等宣告独立后,清旧官吏端方率兵反扑镇压,巴蜀形势危急,是叶“渝中一日五电”,向贵州军政府求援。贵州军政府决定,由黄泽霖率新军第一标叶占标所部精锐为先进,杨树青首亦随军星夜起程,进发援川。贵州新军沿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入川后英勇奋战,节节胜利,战功卓异,深得川民爱戴。时四川资州匪患又起,来电求援,叶占标命杨树青营精锐前往平定,杨树青营军锋整肃,作战英勇,乱平后,“贤人至今称颂弗衷”。

  民国元年(1912年)2月,贵州政局骤变,宪政预备会首领任司澄等与兴义刘显世等,竞选贵州新军援川助鄂之机,邀滇军唐继尧所部入黔夺取权力。贵州形势,危在旦夕。在都督杨建斌率军援鄂后,由副都督赵德全代都督。赵德全闻此消息,急电令叶占标率援川部队火速回黔,以应事变。当时杨树青营仍驻资州,叶占标只先带二、三两营回到贵州,竟被滇军包围袭击,叶占标战死,全部士兵均埋杀扶风山下。待杨树青率部随后赶回贵阳时,还不明就里,即被滇军控制,被命驻扎雪涯洞昭忠祠。唐继尧对杨树青意图抗拒,表示要委托杨树青为军警局谋查科长,以解除兵权。在召见杨树青时,即命其部下梅若愚将杨树青裁地枪杀。有记载说:杨树青被枪杀后,肢体被裂为数十段,埋置军警局后的荒园中,所部300余名官兵,也于当夜被滇军全部坑杀,无一人幸免。

  杨树青遇难时,年仅20岁。留下妻妾老母,生活困苦,难以维继。后周素园作《稽勋列名表册》,为这些为革命立过功劳的人员进行密奖,为献出宝贵生命的人士请求抚恤。后来北洋政府稽勋局曾制过“开国纪念章铭”,表彰辛亥死难烈士,但对于烈士家属是否得到抚恤,未查到文献记载。(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