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6日,经黔南州委统战部(黔南州侨办)邀请,由澳门贵州社团总会、澳门中华饮食促进会、澳门法制报集团新时代艺术团组成的考察团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红色文化资源考察暨红色文旅产品“入湾出海”洽谈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化黔澳两地红色文化合作为主线,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及合作签约等形式,推动黔南州红色文旅资源与大湾区市场对接,助力红色文化产品“走出去”。

澳门考察团一行考察深河桥抗战遗址。

  考察团一行先后赴瓮安县、独山县,参观了猴场会议纪念馆、江界河战斗遗址、深河桥抗战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在猴场会议旧址,考察团成员聆听了红军长征途中转战贵州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召唤。澳门法制报集团新时代艺术团团长董宝贵表示,黔南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贵州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遗产,澳门同胞愿与黔南心手相牵,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

  10月24日,黔南州红色文化资源交流暨红色文旅产品“入湾出海”洽谈会在都匀市举行。贵州省委统战部、黔南州政协、黔南州委宣传部、黔南州人民政府办(黔南州外事办)、黔南州农业农村局、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黔南州体育局)、黔南州商务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匀酒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金玉娘酒业、贵州继川集团农业有限公司等部门、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出席并推介相关产业产品进行座谈交流。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欧美同学会(黔南州留联会)会长朱奉余在致辞中强调,黔南州拥有“中国天眼”“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两张世界级名片,以及猴场会议会址、邓恩铭故居、深河桥抗战遗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黔南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红色文旅与生态、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线路,培育优质农特产品,并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黔货出海”。他期待与澳门各界携手,深挖红色资源时代价值,共同打造跨区域红色文旅精品线路,借助澳门的国际窗口优势,推动黔南产品通过“湾区跳板”走向世界。

  澳门贵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澳门中华饮食促进会会长贾瑞明表示,此次黔南之行旨在追寻红色足迹、开辟合作新篇。他回顾了近年来“澳门平台+贵州资源”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果,如“苗姑娘”辣椒、金玉娘刺梨酒等黔品成功进入港澳及国际市场。贾瑞明提出,澳门将充分发挥“中葡平台”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优势,助力黔南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与生态文旅产品“入湾出海”,吸引更多港澳地区人士和国际人士认识黔南、走进黔南。

  经充分协商,双方现场签订了五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红色文旅线路共建、文创产品开发、澳门餐饮渠道引进黔南农特产品、推广匀酒及刺梨酒、青年红色文化交流及媒体宣传等领域,为推动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澳门法制报集团新时代艺术团团长董宝贵等受聘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活动期间,考察团专程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察交流,围绕红色文化研究、文旅人才培养等方向探讨合作路径。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澳门法制报集团新时代艺术团团长董宝贵,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国际和平艺术家”的刘兰鹰,珠海声乐艺术学会副会长贺忠受聘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术互动与人才共育,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考察团还观摩了在黔南州三都县举办的“贵州村马”山地体育竞赛,为参赛选手助威加油,体验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与民族风情。澳门代表纷纷表示,黔南不仅红色底蕴深厚,更充满运动活力与民族热情,是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区。

  此次黔南之行,是继“贵品入湾·黔货出海”农特产品合作后,在贵州省委统战部和贵州省贵澳深度合作工作专班的支持下,黔澳两地围绕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开展的又一次深度对接。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合作机制建立、校地联动及文体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内涵,强化了澳门与黔南州的情感联结与发展共识。黔南州将继续依托澳门的国际平台与市场优势,推动红色文旅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让黔南的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生态产品通过“入湾出海”之路,取得更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郭俊 李伟天 潘彦谦)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