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报关注:贵州“村T ”:让世界看见民族服饰的美

贵州,如何可以让世界瞩目?近两三年来,在贵州这片神奇广阔的土地上,黔东南的“村BA”“村超”迅速跃上网络媒体、社交平台,成为名闻天下的网红、万众瞩目的超级文旅IP,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备受关注,让更多人看见了贵州乡村蕴藏的无限潜力。四面八方的游客甚至外国朋友不远万里,纷至沓来,创造了后疫情时代一派热火朝天、一片欢腾祥和的景象。
黔东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民族文化和自成体系的原生态地域文化,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2024年夏天,贵州“村T”民族非遗服饰时装秀在黔东南州凯里市正式开秀,迅速吸引世人眼球。
村村有历史,寨寨有故事,黔东南的每一座村落都承载着厚重的民族记忆,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着乡村振兴的创新活力,“村”字号不断壮大,构筑了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沟通桥梁。这是自信,这是乡村振兴路上振奋人心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等三十多个民族同胞,他们的服饰极具特色,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内涵。五彩斑斓的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一件件炫丽多彩的服饰里面,藏有民族历史文化的“密码”,苗族服饰、侗族服饰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贵州“村T”的秀场上,村民们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穿着民族便服,露出古铜色的健硕胳膊,张扬生命的美;他们携带犁耙、镰刀、打谷箱、簸箕、扁担等农具,生动还原了农耕繁忙景象;苗族侗族等民族妇女身着节日盛装,走出了国际范,其强大的生命张力让人感动不已;活泼可爱的小模特、专业的中外模特以及来自各地的走秀爱好者共同演绎了一场充满活力的秀场,用服饰讲述关于爱和传承的故事。
在“村T”的舞台上,从东方古典旗袍的优雅,到村寨非遗服饰的原生态韵味,再到村民日常的民族服饰之美、村童民族服饰的纯真活力……“村BA”“村超”“村T”的火爆,让贵州乡村走向世界,也让更多人看见了贵州乡村蕴藏的无限魅力。
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在征战五溪时所留下的《武溪深行》:“滔滔武溪兮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在这首乐府诗里,可以看出当时贵州地理的险峻、环境的恶劣。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蜀道难,有道;黔道,却没有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给无数贵州人辛酸和无奈。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有:“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也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夜郎自大”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黔驴技穷”似乎使人们对贵州的态度更多了几分揶揄的意味。这些标签不同程度的存在,让贵州的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遮掩。
现在的贵州,再也不是以前的贵州。“村T”只是一个普通的秀场,场上的模特来自村里,因热爱而相聚。在凯里民族风情园长廊搭建的T台上,天真无邪的孩童走上了舞台,他们毫不怯场;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板有眼,气场强大;阿哥阿妹们颜值爆表,范儿十足……
随着“村BA”“村超”“村T”火爆出圈,催生了人民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我从朴实的村民身上看到了“村BA”“村超”“村T”的可爱之处,它们已经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画面,他们创造了从平凡到非凡、从平常到非常、从传统到传奇的精彩蝶变,外界刷新对贵州的看法,一改长期以来的误读误解。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时尚盛宴在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拉开帷幕。“村T”56名海选模特登上了时装周的舞台,56名模特均来自贵州各地村寨,他们把家乡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蜡染、刺绣、纺织、银饰、田间劳作、苗侗医药、民族美食等搬上国际秀场,与身着时尚设计服饰的专业超模们一同碰撞出了一场惊艳世界的民族美学,给这个充满创意与潮流的时尚盛会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村T”以自带的光芒,让贵州的美再一次被世界看见。
姚瑶 /文(作者系侗族,诗人,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