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双向奔赴中深化教育交流合作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2日电 (记者 张伟)“我对泰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就填报了泰语专业。还没去学校报到我就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会学好泰语这门语言。”提起被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泰语专业录取时李小倩说,“没想到不用出国就能在大学学习泰语。”
在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院长代莉莉看来,这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果在贵州落地开花的生动体现。“目前学院开设了泰语、老挝语、越南语,旨在进一步做好扎根贵州的非通用语言人才储备,更好满足贵州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对人才、文化交流等多方位的需求。”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8年来,已成为促进双方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作为交流周的永久举办地,长期以来,贵州紧扣教育这一主题,持续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职教出海促进文化交流
“大家在培训中展现出的专注与创造力,正是‘热爱幼教事业’的生动体现。希望中柬幼教同仁能以此为起点,持续共享教育资源……”6月27日,一次别开生面的研修在柬埔寨金边圆满结束。此次培训由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70余名学员都来自柬埔寨教育领域。研修结束后,学员纷纷感谢老师倾囊相授。而像这样的研修班,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早在2017年就开始举办。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不仅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更渐渐成为国家产业出海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关键力量,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高度互补性,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也不断走深走实: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亚龙智能装备集团与柬埔寨马德望省理工学院签约创建中柬丝路学院,助力柬埔寨培养电力专业技术人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老挝分校,聚焦地方产业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成为老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瓦拉亚隆功皇家大学共建“经世学堂”揭幕仪式以线上的形式举行。两校将发挥各自教学优势,全力培养两地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
一个个生动的出海案例既是贵州职业教育硬实力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持续深化的生动实践。职教出海正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文相交、民心相通。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还将朝着数字教育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向,持续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让“贵州工坊”更好惠及地方发展。
平台共建寻更多合作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情谊。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以教育为媒,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在多个领域合作紧密,成果丰硕。

2017年7月,中国—东盟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在贵州揭牌成立。该技术研究院联合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高校成立,下设智能海洋等若干研究中心,围绕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流培训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服务中国与东盟经济社会发展等。
“泰国和贵州的高等教育机构在过去实现了合作办学、人员研修、产教融合、技能赛项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8月21日,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相关负责人在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时表示,教育领域的合作发展尤为重要。“在加强现有合作基础的同时,可以建立中国与泰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新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贵州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从交流中发起创新项目,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提升研究和教育的能力。”
一份份合作协议签署,一批批项目相继落地,贵州乘着交流周的东风,以教育合作为基点,携手推出一批内涵丰富的合作项目,有效扩大贵州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等一项项工作机制先后成立,让贵州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实现多个“零”的突破;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贵州民族医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基地及研究中心等一个个平台的先后建立,不断扩大教育领域的国际“朋友圈”,提升贵州教育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截至目前,在贵州设立的以教育为主的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国际平台及基地已有11个。这些平台基地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省高校在人才培训、师生交流、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更为后续中国—东盟高校间开展深度合作奠定坚实根基。
交流合作促人才培养
2023年9月,“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被纳入《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合作倡议清单》。教育部适时启动实施,吸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联盟、组团式项目广泛参与。目前,该计划已吸引超过1500所学校参与。

可以预见,千所学校产生联系后的局面,对推进中国和东盟教育的互联互通、互学互鉴,以及进一步强化青年的沟通交流,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024年9月,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不久后又与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护理+中医”急救产业学院。双方在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持续走深入实。今年7月,泰国纳瓦民塔提腊大学师生又来到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学生同台竞技心肺复苏技能,并在交流过程中认识到不同社会背景下医疗服务的共性与差异。
贵州大学与东盟国家70多所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在印尼、泰国、老挝等国建立中文教育中心,累计培养了5000余名来自东盟国家的学生;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正式成立,与20多所国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已累计招收来自3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贵州财经大学与泰国北碧皇家大学、泰国四色菊皇家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支援泰国北碧皇家大学汉语专业建设……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与东盟国家院校的优秀合作项目不断涌现,折射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贵州也将借此契机,继续打造一批教育交流的品牌项目,以更大的实效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走得更深更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