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9日电(石明燕 王先春 吴子勇)贵州三穗贵洞景区近日分批次迎来900余人的研学队伍,从自然奥秘到人文历史,从农耕文化到非遗技艺,景区各个角落都留下同学们探索的足迹与成长的印记。

  近年来,贵洞景区依托景区内溶洞和非遗古法造纸文化特色,探索“文化+旅游+教育”的发展模式,“量体裁衣”打造地质研学、非遗研学项目,寓学于游,吸引众多学生前来研学,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旅风景线。

  初冬时节,尽管已属旅游淡季,但在贵洞景区研学热度不减,来自施秉县第二小学的100多名师生正在草地上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咸鸭蛋的制作过程,随后认真地将鸭蛋裹上黄泥和草木灰,裹紧袋子,完成初步制作。

  “来到这里很开心,我学会了做咸鸭蛋,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施秉县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曾怡嘉说,自己曾吃过咸鸭蛋,这次研学知道了具体做法。

  另一边,来自该校的另一组同学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并体验古法造纸,大家先后体验了碾麻、抄纸等工序,还充分发挥创造力,在模具里精心搭配花草,绘制出一幅幅个人专属纸张。

  “我特别喜欢研学,在这里体会到了非遗造纸术,喜欢这种在游玩中就可以学到知识的方式。”施秉县第二小学学生王伟洁说。

  其间,全体学生还参观了曲折幽深的溶洞,在探洞过程中大家一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学习溶洞地质科普知识。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到生动有趣。

  “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感觉孩子们特别开心,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知识,同时也对一些地方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希望孩子们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增强体魄,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施秉县第二小学副校长曾侨说。

  “下一步,我们准备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推出三穗特有的工艺,比如三穗咸鸭蛋制作、三穗竹编文化技艺等,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学到相关知识和工艺。”三穗贵洞景区经理杨政洪说。(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