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 八旬夫妻用“光明之约”见证爱的誓言
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20日电 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80岁的王爷爷与77岁的汪奶奶先后完成了飞秒白内障手术,当主刀医生宣布手术成功时,两人躺在同一个病房内,相视一笑:"这下咱们又能一起看夕阳了。"这对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金婚夫妻,用一场特殊的"光明仪式",为半个世纪的婚姻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王爷爷退休前是一家媒体人。平时,如果仔细看,王爷爷的右眼始终蒙着一层薄纱——那是多年前救火时留下的印记,正是那次救火致使眼睛受伤,导致后来的外伤型白内障。“火场里浓烟太大,一个火星蹦进眼睛里。当时忙着救火,根本顾不上眼睛的剧痛。”回忆起那场救援,王爷爷的言语依然平静。之后,老人的右眼视力受此次创伤后持续下降,一度降到0.2,但另一只眼视力保持1.0。“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慢慢了适应了,虽然生活有很多不便,但一直没有想着去做手术。”
而汪奶奶身为退休的大学老师,近年来却常对着电脑屏幕发愣。4年前体检时确诊的白内障让她的世界逐渐模糊,整理学术资料时需要贴着屏幕才能看清字迹。"那天他突然说'明天咱们去医院问问',我以为他是想让我一个人做手术,谁知道他说要陪我一起去两个人同时手术。"讲到这里,汪奶奶一脸幸福,“我知道他是担心我害怕手术,想给我些安慰。”
术后第二天的病房里,护士们见证了一副温暖的画面,王爷爷和汪奶奶拉着手,交流着视力变清晰的感受。“没想到术后视力恢复得这么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汪奶奶说,“以前看啥东西都是一片朦胧,现在远处的楼房看得清清楚楚,感觉以后又可以畅快的使用电脑做很多工作了。”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21.2%,即每5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白内障。《2023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中披露:中国35岁以上的人口中,由老花眼问题人群占比56.9%,达3.9亿人。数据说明相当比例的中老年人群正经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困扰。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中,医生可以在 OCT导航显微镜的引导下进行可视化手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手术的可控性和精准性,利用飞秒激光将白内障手术中由医生手动的操作步骤改为飞秒激光完成切口制作、撕囊和碎核,使得手术更精准、更安全。术中再植入功能型人工晶体,不仅给患者带来舒适体验,还能帮助患者“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舒服”,让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更优。
贵州普瑞眼科白内障专科主任卢士新提示,白内障手术前需要完善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白内障手术方式以及人工晶体的选择,跟患者本身的眼部条件、用眼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今白内障患者已不必等到“成熟”才做手术,当视力下降至0.5以下或者视物模糊已经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质量时,就可以考虑做手术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