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20日电 (隆州军 向淑鑫)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0万余亩茶园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抢抓农时,采摘加工2025年的首批春茶,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进入市场。

 

  清晨,曙光初照,位于该县河口镇幸民村的道真自治县银杉茶园仿若仙境,晨雾轻柔地笼罩,炊烟袅袅升腾,与漫山遍野的嫩绿芽尖相互映衬,芽尖上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烁着希望之光,美不胜收。

  随着晨雾慢慢散去,来自附近几个村子的60余名采茶村民就此拉开忙碌的采茶序幕。他们背着茶篓,穿梭在一垄垄茶叶绿海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间上下舞动,一捏一提,小心翼翼地将鲜嫩的茶芽摘下,放入竹篓中。

  2025年是向采容来这里采茶的第1个年头。她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出来活动活动,从早上8点采至下午4点,一天能采摘2斤左右,农忙时在家里干活,闲暇时到茶园采茶打工,既锻炼了身子又挣到了票子。”

  道真独特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让道真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道真硒锶茶更是先后荣获“中杯”茶“国饮杯”“亚太名茶杯”等10多项大赛金奖,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今年春茶采摘较去年要早7天左右,但是茶叶质量非常好。目前,我们采的是独芽,由于茶叶细嫩,采摘难度高,一个人一天只能采2—3斤,今天一共有60余名周边村民在这里采摘,估计能收购茶青70斤。”道真自治县银杉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敏告诉记者。

  穿梭在茶园里的身影,不仅仅只有工人。自今年春茶开采以来,道真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茶场开展茶园管护指导和茶叶加工技术服务。

  “特级的茶叶,芽长于叶。采茶应先采顶端,才能保证侧芽营养供应……”茶园内,县农业农村局茶叶办技术人员伯潍亮正在对茶叶采摘技术进行现场指导。他说,采茶得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芽“折断”,而非“掐断”,掐的话,一两个小时后颜色就会变暗,影响茶叶品质,而茶叶采摘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当前,道真自治县各茶园春茶采摘如火如荼。伯潍亮介绍,2025年的春茶产量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10%以上。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按照“建大茶基地、推广茶科技、做强茶产业、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增加茶收入”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基地、精加工、做有机、提质量、育龙头、拓品牌。在坚定不移做大茶产业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茶品质、做强茶品牌,茶叶产业链得到不断完善。

  目前,该县共种植茶叶10万余亩,有茶叶生产企业51家,其中龙头企业15家,2024年茶叶产值达到4亿元。当前,硒锶茶产业已成为道真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不仅造就了壮阔的万亩茶山美景,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茶产业过上了美日子。(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