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贞丰:民情日志促善治
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1日电 (张伟 殷选择)“不听不信不转账,天上不会掉馅饼!快来答题拿礼品!总共10道题,每题10分,连续三天发送100分的截图到群里,就可以到派出所领礼品!”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贵州省贞丰县公安局北盘江派出所激活多元共治微警务群的一幕。

此前社区民警进村入户走访时,发现很多群众对派出所每天推送的宣传链接产生疲劳,甚至直言“不堪其扰”,纷纷设置了“消息免打扰”,让覆盖“两镇一乡”的27个微警务群作用式微。社区民警将此情况记录到“民情日志”上,经所里集中研究,推出了常态化开展“答题抽奖”活动的解决办法。村民左记兴在线答题获得多项奖品后,积极主动发动家人参与。微警务群的“满血复活”,成为“民情日志”解决问题的成功样板。
“民情日志”是社区民警心系群众安危冷暖、落实“派出所主防”理念的关键举措。近两年,贞丰县公安局以“民情日志”为载体夯实社区警务,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高质量。
“我们的‘民情日志’是2023年1月起在北盘江派出所试点的,9月将定制的《贞丰县公安局社区民警民情日志》发放各派出所,11月全面启用,此举的初衷就是确保社区民警真正下沉到村居,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贞丰县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民警邓蛟介绍。

试点时的“民情日志”,用于实施走访、排查、宣传等“打包工作法”,由社区民警使用普通笔记本收集记录社情民意和实地开展的工作,内中涉及的村情概况等信息,都由社区民警抄写或打印粘贴。
为规范和夯实这项工作,“民情日志”后续拓展标配了村情概况、人口居家及务工概况、特定服务管理对象概况、常用布依语与汉语音译对照、矛盾纠纷及年少失管人员台账等必访必掌握内容。分设了新情况、村或社区、日期、详情、当事人签字及电话等走访排查必填项。
2025年3月,贞丰县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又将校外租房学生、弱监护与无监护学生、非本地户籍随务工父母“流动”儿童名录分流辖区派出所,纳入社区民警“民情日志”走访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助力解难题。
以校外租房学生为例,社区民警“民情日志”通过登记,完善房主及租客相关信息,实现出租屋信息门儿清。北盘江镇北盘江村左家屯组的晏显祥出租房屋给学生小李和母亲贾容居住,社区民警安涛实地走访,没有发现安全隐患,除登记“民情日志”外,还将走访登记表原件装入了出租屋管理档案。
目前,北盘江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全体民警正紧锣密鼓开展工作,深入辖区走访登记校外租房、弱监护学生详细信息和安全状况。
“实施靶向驱动,通过压实责任激发动力,让社区民警走出舒适区,预防和杜绝瞎忙和假忙,真正走进村居和群众家中,才能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和身边的风险隐患,做到有的放矢。”邓蛟说。
社区民警开展工作自主性强、随意性大,曾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贞丰县公安局通过“民情日志”推动实现层级履职系统化、常态化,有效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清单化、规范化。
局领导包保督导。凡是局党委班子成员到其联系的派出所开展工作,都将社区民警“民情日志”日常记录、跟踪办理、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等情况,作为检查指导的首要一环。
贞丰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王飞在鲁贡派出所开展工作时,通过“民情日志”发现,个别社区民警工作不扎实,下沉村居开展工作的时间不足40%,对特定对象的服务管理不规范,“已列管骆某玉,却无正卷材料,仅有一次谈话记录,我当即提出整改意见。”鲁贡派出所立即对标对表整改,在7个工作日内向局领导和基础管控中心提交了整改报告。
所领导审签盯办。对社区民警“民情日志”登记办理事务,各派出所相关负责人每周听取一次情况汇报、完成一次查阅审签。及时盯办“疑难杂症”,主动提请乡镇党委政府、县局协调其他职能部门联动处置,组织研判、推送重要案件线索给县局相关警种。
者相派出所社区民警进村走访时,群众反映疑似有人到当地林区诱捕野生动物,于是记入“民情日志”,第一时间报告所长。经所长组织办案民警研判后推送森林警察大队,助该大队顺利破案。
基础管控岗协同落地。社区民警通过“民情日志”体现,涉及重复警情、较高风险的隐患问题,由县局基础管控中心形成研判产品,通过治综系统下发指令到派出所基础管控岗,向社区民警派单。
社区警务事关基层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提升,既需公安机关履职尽责,还需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方能事半功倍。

贞丰县公安局与卫健、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高效服务保障各派出所社区民警落实“民情日志”所需。同时明确治安部门和基础管控中心统筹调度、每月对接各派出所和相关职能部门,最大限度实现治安隐患全量掌握、精准施策,服务到位。
以在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为例,贞丰县公安局就与县卫健局建立健全了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交换机制,定期对接处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与送医救治等工作。
在校园安全方面,基于社区民警“民情日志”登记的隐患,各派出所针对性发出的公安提示函、整改建立书、责令限期整改治安隐患通知书,同样会交换到教育部门,双管齐下促整改。
“166个村居启用‘民情日志’以来,共发现登记6311起矛盾纠纷,跟踪化解6179起,化解率达97.91%;精准服务精神障碍患者576人;向职能部门发出安全隐患公安提示函41份、建议书22份;开展平安法治宣传2490场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679件。”邓蛟表示,“民情日志”让社区民警原来碎片化的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和务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