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26日电 近年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立足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的实际,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促进外出务工群众互嵌式发展。

  建立一个中心,夯实互嵌式发展阵地。立足三都全县有7万余名各族群众在长三角地区就业创业实际,三都水族自治县2021年初在上海成立了稳岗就业服务中心,以“服务群众、促进就业、推动融入”为职能,聚焦长三角用工需求和帮助务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精准对接、优化服务、权益保障和文化交融,促进各族群众有效嵌入长三角地区稳定就业创业,实现外出务工群众“互嵌发展”的转型升级。

  编制一份指南,筑牢互嵌式发展基础。针对外出务工群众劳动维权、司法服务、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重点问题和困难,三都水族自治县组织专人认真梳理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工伤(工亡)、非法用工、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社会保障等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制作了《三都县外出江浙沪务工服务指南》,指导各族务工群众处理日常事务,先后与浙江、江苏相关县(市、区)协调对接,开通了相关业务“跨省通办”,搭建群众事务跨省办、异地办、就近办的高质量服务桥梁,累计为务工经商群众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办理“跨省通办”业务1000余件,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有效减轻各族群众往返办事的负担,进一步促进务工群众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搭建一个平台,提升互嵌式发展质量。三都水族自治县坚持把就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举措,成立县级劳务总公司,下设8个镇(街道)分公司和105个村(社区)劳务社(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务工带头人队伍,健全“1+8+105+N”四级劳务输出体系。依托各驻外机构,整合县外企业岗位信息,大力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上门服务,先后对接浙江、江苏等地100余家企业到三都“带岗找人”,与当地就业部门联合制定了微信公众号、就业小程序APP,举办大型招聘会、“送岗下乡”巡回招聘、“直播带岗”等活动,实时向在长三角的三都籍各族群众滚动推送,年均有组织输出1.2万余名劳动力到社会保障完善、工资水平高的优质务工岗位。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用人企业沟通交流,根据群众就业意愿、文化程度、年龄要求等情况,针对性开展持证培训、订单培训,促进务工人员增技增收,累计推动1.3万名劳动力从体能型务工向技能型务工转变。三都籍农民工蒙景谋经常州市相关部门推荐,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韦红惠获得“常州好人”等荣誉。

  举办一系列活动,打造互嵌式发展品牌。三都水族自治县结合务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等地联合举办“石榴花红向阳开·籽籽连心绘经彩”活动,让务工民族群众与经开区群众欢聚一堂,过上原汁原味民族节日,促进情感交融。务工地统战、民宗部门经常邀请三都籍各族群众参加驻地大型文艺活动,如选派代表参加江苏省委统战部组织的“青春向党庆百年、奋斗强国谱新篇”的演讲比赛,组织民族代表参加浙江省畲族风情旅游文化活动,联合常州市民促会主办民族文化交流沙龙等,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和美和善的互嵌发展环境,形成了跨区域协作,联创共建的工作品牌。(完)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