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遗址申遗成功十周年:遗产价值与未来发展座谈会举行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3日电 (记者 瞿宏伦)土司遗址申遗成功十周年:遗产价值与未来发展座谈会3日在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屯土司小镇游客中心大厅举行。来自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汇川海龙屯土司遗址的相关负责人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土司遗址的遗产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7月4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
十年来,各地在土司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成效显著。以海龙屯为例,汇川区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完善巡查制度,构建监测网络,完成多个本体保护修缮项目,相关考古工作屡获大奖。
湖北咸丰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党工委书记、主任申艳建议,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不断深化土司遗址文化价值研究。通过对土司遗址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系统梳理与创造性转化,着力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土司遗址文化IP。
申艳说:“我们还要依托高质量品牌活动,以真实品质彰显成效,提升土司遗址的知名度;深化土司遗址三地联动机制,加强三地在遗产保护、文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土司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遗址监测保护科科长王洪表示,要深化跨地区项目合作,在跨区域合作项目中,三地要主动提供考古发掘、价值研究、文本撰写、规划编制等专业支持,通过技术协作与资源互补,助力合作项目申报成功及落地实施。
“我们要在展示利用维度、文旅融合维度、世界遗产维度寻求突破。”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吉桃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老司城、唐崖土司城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土司遗址不应止步于被看见,更应追求被理解、被认同,只有正确理解土司遗址遗产价值,文化遗产才能真正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中共汇川区委副书记唐静表示,将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的协同效应,共同打造三地联动发展格局,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遗产地、研究机构、国际组织的经验分享交流合作,将土司遗址打造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土司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