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20日电(罗继秀)日前,贵州省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左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日间化手术,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罗猛带领的团队历经1 小时,顺利完成。

  患者术后不需插引流管,术后第二天就达到了出院标准,顺利出院。这标志着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肺癌根治术是指医生通过手术治疗对有肺癌的肺叶进行切除,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将癌细胞彻底清除,以期达到治愈的目的。

  据统计,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而外科手术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胸腔镜手术有助于提升肺癌管理水平。

  罗猛介绍,29岁的患者,病变处位于肺叶中心,不适合采用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在其团队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行单孔胸腔镜左侧下肺叶切除手术。术后采用免引流管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实现日间化,通俗地讲,就是将免引流管、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日间化手术模式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医疗技术来说是再创新高。

  手术过程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于是罗猛团队按肺癌根治术标准,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总出血量不到5毫升。患者术后不需插引流管,免除了传统引流管的束缚,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以及ERAS(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导实施下,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第二天就达到了出院标准,顺利出院。

  国际上首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于2011年在西班牙完成,2013年1月4日在AATS(美国心胸外科年会)上公之于众的新技术,国内仅有台湾、上海、香港等几家大型胸科中心于2013年有数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提高,胸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胸外科疾病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手汗症等的常规术式。胸腔开孔的数目也由原来的4孔发展到3孔、2孔,到现在的单孔。单孔只有一个约3厘米至4厘米的切口就能完成手术,使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更符合美容要求,这也是未来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

  但单孔操作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具有很高的手术难度,要求手术医师对腔镜下的解剖特点、器官毗邻、组织特性等特别的熟悉,同时要求手术者镜下的操作娴熟、精细和准确。

  罗猛主任医师的治疗团队自2017年在贵州省开展首例单孔纵隔肿瘤切除术获成功以来,至今已有8年。该团队在胸外科微创手术方面不断探索、不断革新,取得长足的进步,技术上一直保持在贵州省领先的优势。每年为300多名患者解除痛苦。

  罗猛介绍,单孔胸腔镜技术是目前胸外科最微创的手术方式,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日间化手术则是指患者在入院、手术、治疗和出院的整个过程,24小时内即可完成,旨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目前,罗猛单孔胸腔镜团队已为近30例早期肺癌患者施行了免插管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或病变楔形切除的日间化手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