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6日电 5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贵阳举行。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专家引进、公益行动三维联动,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西南地区骨科医疗事业的创新发展。

 

  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汇聚全国知名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士200余人,围绕矫形、修复重建、关节、疼痛、康复等专业进行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推动骨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促进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贵州省卫生健康学术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余林表示,这次大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传经送宝,这不仅是一场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推动骨科诊疗技术向基层渗透、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契机,将有力促进贵州省骨科医疗技术水平的新发展。

 

  “这次会议不仅是一场骨科技术的学术盛宴,更将为骨科医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秘书长仲晓宁、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秘书长侯平、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杨华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委会教授刘利民等嘉宾表示,此次全国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共商骨损伤诊疗,是推动学科进步的重要契机,将为贵州地区医疗水平提升带来实质性帮助。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专家工作室授牌仪式。全国知名骨科专家曲龙、刘利民、彭爱民、杨华清的工作室正式落户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授牌仪式后,启动了“手足同行”公益救助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发起,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善道医疗救助基金支持,贵州华夏骨科医院执行,授牌的四位专家工作室参与共同实施,重点为经济困难的骨损伤患者提供医疗援助。

 

  会议期间还同步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诊疗范围涵盖矫形、关节、脊柱、创伤、康复等多个方面的疾病。此外,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党支部书记朱晓东通过专题党课,结合医院“以党建促发展”的实践经验,诠释“党建强则发展强”的管理理念。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损伤专业委员会、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共同承办。当日下午的学术活动设置了四个平行分会场。各分会场聚焦不同骨科专业领域,与会专家们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就诊疗新技术、新理念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