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5日电(魏光钰 陈裔健 林悦)王志金是贵州省清镇市流长乡马郎村村民,种植烟叶已有30年,每年种植烤烟在100亩左右,年均种烟纯利润15至17万元。

  作为一名铁杆烟农、职业烟农、诚信烟农,他经常配合烟草部门开展技术研究,积极参加烟农合作社烟叶社会化服务,率先在烟田应用起土壤保育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成为家乡烤烟种植的“带头人”,他的成长经历也是烟草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一个缩影。

  铁杆烟农:深耕烟田三十年

  谈起种植烤烟的初衷,王志金表示,当时20岁在老家就两条路可选,要么去外省打工要么在家务农。

  “母亲喊去烟田帮忙,没想到一干就是30年!我算是种了半辈子烤烟,如果要说铁杆烟农,没几个比我‘铁’!” 说起种烟年限,王志金总是很自豪。事实如他所说,从1994年起,除了种植烤烟,他再也没有从事过其他工作。

 王志金妻子正和其他工人采摘成熟烟叶。

  王志金老家所在地马郎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寨,村里习惯种玉米和水稻,但由于价格波动太大,王志金觉得还是种植烤烟最稳定!近年来,他种植烤烟在100亩左右,年均种烟纯利润15至17万元,2020年纯利润更是达到28万元,长期带动村里2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种子还没落地,就可以知道收入!”王志金高兴地说,他坚持种烟30年,现在家里有1辆轿车,2辆面包车和1辆货车,“大儿女结婚了,小儿子在昆明读大学,生活越过越好,每年年底都有结余,今年还要继续种100亩。”

  职业烟农:胸中有本致富经

  王志金还是贵阳市烟草专卖局最早一批职业烟农。2017年1月,贵州省财贸金融工会组织集中授予“农民工匠”称号的人员中,他成为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

  “早年种植烤烟,我也是‘摸石头过河’,如果要说‘致富秘籍’,那就是坚定了一个观念——烟叶要讲质量,而不是追求重量。”谈到种植烤烟脱贫、增收、致富的经验,王志金表示,想把烟种好不仅靠力气,还要讲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够耐心听技术员的意见,无论是烤烟种、栽、管、烤、收等环节,还是绿肥压青、高厢起垄、平衡施肥、结构调整、成熟采烤等先进适用技术,都要记住这些种植要点,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执行到位。

  

   王志金正运输烟叶到烤房投烤。

  “在每一个农事操作节点,我都有一套方法,比如烟苗移栽按成活株数情况计算工钱,工人劳作自然就很认真了。”王志金说,从“种植散户”到“家庭农场”,从“人背马驼”到“机械运输”,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他都顺应时势,积极参加烟农合作社烟叶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服务实现全面覆盖,移栽机、无人机等山地丘陵先进适用烟草机械得到优先应用。

  由于王志金在2008年参加过日本烟草集团在贵州的科技项目,他深受GAP管理理念熏陶,经常配合烟草部门开展技术研究,提供过很多“金点子”。同时,他对“老东家”清镇市烟草专卖局也表达了感谢,“国家价格政策、烟草扶持政策和政府惠烟政策,既保障了产前资金投入,又兜底了灾害病害风险,受到烟农们的好评”。

  因愿意慷慨传授传良好种烟习惯、经营理念和致富经验,王志金成为家乡烤烟种植的“带头人”“话事人”,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带了10多个徒弟一起发展烤烟产业。

  如今,烤烟产业让“绿叶子”变为“金叶子”,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烟农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铺就出一条条“金色致富”的康庄大道。(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