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5日电(华雪 龙佛松)近日,走进贵州松桃县大路镇长征村“稻耳轮作”种植基地,一根根菌棒排列得整整齐齐,肥厚光润的黑木耳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如墨玉、格外喜人,村民穿梭其间,娴熟地将菌棒上成熟的木耳采摘下来,装入各自的桶里,忙得不亦乐乎。

出耳情况

  出耳情况

  家住大路镇大溪村的伍燕芬,也在忙碌的人群之中。她面带喜色地说道:“我住得不远,每天早上过来摘木耳,一天下来能有70块,还是很不错的!”

工人在基地务工

  工人在基地务工

  黑木耳产业周期短、见效快,在刚收割完水稻的冬闲田里进行种植,第二年黑木耳采收完毕,稻田又可以接茬种植水稻。这样的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扩大黑木耳规模,又能为村民提供增收渠道,有效推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据了解,大路镇“稻耳轮作”种植基地占地110余亩,共摆棒80万棒,带动周边百余名群众就业。

  “闲田”变“宝田”,增收有希望。大路镇只是松桃自治县发展“稻耳轮作”产业的一个缩影,去年松桃自治县以普觉镇为试点,发展60余亩“稻耳”轮作产业,产值达182万元,实现利润30万余元。今年松桃自治县扩大种植规模,在普觉、大路、孟溪等乡镇发展“稻耳”轮作产业共计430亩,约300万棒。

木耳

  木耳

  “2024年松桃县采取‘龙头企业+种植技术大户+家庭农场’种植模式,县强村富民公司与企业合作负责全县菌棒统一供给,种植技术大户示范带动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木耳采收后县强村富民公司还会保底回收、统一销售。2024年预计产值可达1200万余元。”据县强村富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烺介绍,松桃自治县已初步形成“菌棒生产—菌棒种植—木耳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