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14日电 (刘斌)2024年以来,安顺市持续强化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劳务协作力度,打破区域限制和政策瓶颈,依托劳务协作地优质培训资源,规模化开展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实现全市外出务工群众从普工到技工的“华丽转身”。技能人才共育共享机制的建立,为务工人员优岗转化、稳岗增收夯基培土,群众进而普遍得到实惠。

  来自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丁旗镇刘官村孙青松说:“我之前是干苦力的“背篼”,通过这次培训,学会了焊接技术、考取了证书,现在在企业当焊工不仅工作体面,收入也比以前增长了上千元。”

  摸准底,布局先手棋。针对省外务工人员返乡时间较短,难以享受到家乡补贴性技能培训政策的实际,安顺市做好劳动力外出分布的摸底统计和调查分析,运用就业大数据系统做开展数质量统计分析,指导培训机构到浙江,就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和就业需求等开展调研。摸清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区域服务管理和数据构成状况等基础工作。决定将全市38万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集中分布地台州、金华作为突破口,在五分之一外出务工人员分布地台州、金华进行筛选,积极协调疏通当期企业工学矛盾的堵点,先期满足培训意愿强烈的400余名群众的需求。

  安顺市通过前置优质就业岗位,以需定培,调动群众转岗和培训意愿,激发群众自主学习积极性,西秀区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培训前就近联系浙江嘉兴泛洋集装箱厂,为学员准备充足的焊工岗位,月薪资超过9500元。培训招生以来,需求旺盛。该市还紧盯服务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训重点。针对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特种作业操作及薪酬待遇显著提升的情况,重点监管焊工等工种开展异地培训,全面推动务工群众由普工到技工的跃升,实现稳岗增收。

  来自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杨二明说:“我在永康做焊工多年,但因为焊工操作证,只能是偷偷摸摸打黑工,收入不高,还有被罚款和拘留的风险。感谢家乡党委政府,把免费培训送到浙江,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考取证书,以后找个稳定的焊工工作,收入起码也能涨一两千。

  就业导向明确,政策组合拳有力。紧盯就业岗位需要。安顺市充分汲取其他市州经验教训,从政策层面,建立异地培训与职业工种认证评估体系,牢牢把准培训的就业导向,从而实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

  通过紧扣务工群众需求做好保障政策配套。明确执行培训地准入类认证的培训和评价规范,较之技能等级证培训大幅压缩培训学时。同时,引入准入类认证线上培训体系,采取“分段培训+集中培训”形式,综合施策,全面满足群众缩短培训考证周期的需求,最大限度降低务工群众参训成本,满足群众及早取证转岗增收意愿。该市还注重培训考核和成效评估,从政策上引导培训机构自觉强化监管。

  才外,还采取线下课程全程高清视频录像、人脸识别考勤、远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有效化解异地培训监管困难问题。为进一步调动学员学习主观能动性,该市试点“先缴后补”管理保障方式,还根据考勤和取证情况,按不低于5%的比例开展优秀学员表彰评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综合施策,安顺市培训初次考证通过率达到93%左右。

  来自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的金德忠拿着“优秀学员”证书喜滋滋说:“没想到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今天居然还能评个优秀学员,还有奖金。来浙江打工多年,花了几千块钱考了几次焊工证都没考取,这次不仅免费培训,老师和同学还很细心的帮助我,一次我就考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强化保障协调,树好工作口碑。安顺市以前期调研摸底为基础,因时、因事、因地制定《安顺市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并反复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获省厅支持同意推广,为全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该市还积极争取务工协作地永康市等人社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帮助解决组织实施中面临的招生、机构遴选、就业安排及宣传报道等诸多方面实际需求。针对浙江省贵州籍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安顺市在组织开展异地培训时,不仅面向本市户籍人员,也将部分其他兄弟市州务工人员纳入培训范围,推动资源共享,展示乡情担当。

  截至目前,安顺已在浙江省永康市、慈溪市陆续完成四期跨省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焊工、电工、叉车驾驶等市场急需工种423人次,后续培训仍在持续推进中。安顺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局局长王波说:“下一步将聚焦就业结构性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好就业结构性的问题,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