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4日电(杨志坚)夜幕降临,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青云市集霓虹闪烁、流光溢彩。街道上、商铺里人头攒动,往来的游人时而拍照打卡,时而品尝美食,与灯火辉煌的市集形成了热闹繁华的景象。

  “我们店里现在只要到了傍晚,基本都需要客人取号排队就餐,我们是从上午11点开始营业,一般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5点都还会有客人前来光顾。生意越来越好,外地游客也特别多。店里今年6月以来,月用电量从3万度猛涨到6万度,增幅达到100%,尽管用电多了,但电压很稳,这个夏天没停过电。”留一手烤鱼青云路店负责人黄天强说。

  近期随着贵阳旅游热度骤增,青云市集迎来大批省内外游客,用电量也处于年度高峰,7月用电量已达104.2320万度,同比增长了25.4640万度。

  “现在整个南明区,要说夜市人最多,烟火气最火的必须是青云市集,这里已形成了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化消费市场,不仅为贵阳这座旅游城市增添新名片,让贵阳之夜绽放美丽,还激发了夜经济巨大潜力。”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城南分局配网综合班副经理吴鑫说。

  “我们主要做青云集市的整体运营,仅2024年5至7月,青云集市总销售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3%,总客流达3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其中夜间客流量与也加销售额均占比过半。尽管客流在不断增长,但青云集市今年以来始终保持着‘零停电’。’”贵州箐云商业管理公司经理江子杨介绍。

  江子杨口中的“零停电”,离不开背后可靠的电力供应。8月21日,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验收专家组采用“现场考察+会议评估”的方式组织开展对贵州首个城市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评估验收会,与会专家和代表现场考察了“储能+”重要客户高可靠性示范点、“伏羲中国芯+毫秒自愈”示范点、全国首个电鸿配电房,认为贵阳供电局完成了完善网架结构、提升自动化实用化水平等8项重点任务,以及供电可靠性、智能配电台区覆盖率等8项关键指标,认定包括贵州省委、省军区等重要用户,以及青云市集、花果园社区部分区域等在内总面积1.8平方公里,用户超5万余人的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为解决中心城区供电保障“老问题”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贵阳实践。

  “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内长期以来供电负荷密度较大,设备联络繁杂、分支多、线路较长、自动化实用化水平低,缺乏智能运维手段。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得用户服务诉求集中,迫使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贵阳供电局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孟亚园说。

  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采用基于国产电力专用“伏羲”芯片与操作系统的数字电网边缘计算控制装置,建成中国芯“单环网+全自愈”的简洁高效配网。建成全国首座电鸿配电房,实现即插即用、端端互联、数据共享,加之边缘计算装置及智能电表多业务协同。采用积木式储能装置,建立“储能+”重要客户保障机制。运用“云景平台+RPA”的模式,实现低压透明化。配网自愈率提升到100%,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从1.5小时降低到3.9分钟。

  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采用先进的电网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大面积停电风险,提高电网预防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内7条10千伏供电线路均已建立自愈馈线组。保证故障发生提前感知,故障发生后迅速隔离。

  “我们实现了配网可观可控,配备智能远程操控装置,减少配网运维人员现场操作,降低误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远程操作技术将作业全流程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运维效率提高10倍以上。”孟亚园说。

  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建设充分考虑区位特点,满足区内三个分布式光伏48千瓦和2600余个充电桩接入,为区域产业多态发展提供了高可靠性用电关键支撑,2024年预计新增电量电量5200万度。

  当前,贵阳文旅经济的蓬勃景象离不开供电等公共基础服务的支撑。截止2024年7月,贵阳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完成2040000.1万度,同比增长15.9%。其中电气化铁路增长10%、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充换电服务业电量也增长了58%。

  “我们努力打造智能供电台区,结合智能传感终端,将电力监控网络深入到供电最后一公里,随时知晓‘故障在哪里、停电在哪里’,供电保障由之前的被动抢修变为现在的主动感知运维。同时建立‘一街一册’网格服务机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用电需求,开展用电设备“义诊”,提供技术支持,让用户放心用电。”贵阳供电局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吴振东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