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人护“两江” 碧水东南流
夏日清晨,薄雾掠过乌江思南段江面,沿线生态廊道、碧绿江水与县城融合一体,群众沿河跑步、晨炼,沉醉在优美的山水画卷之中。
“以前乌江上全是网箱,饲料袋子飘得到处都是,水都是浑的。”站在乌江边上,居民张大爷望着碧绿的江面,语气里满是感慨。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渔民全部退捕上岸,思南境内乌江流域已不见网箱踪迹,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雷达监控、无人机巡航构建的“天网”。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樟江县城段。蒙啟 摄
乌江治理不限于河。在县城污水处理三期工程现场,焊花飞溅中,工人正安装生化池设备。“全县1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部验收,6座民族乡的5座进入调试。”思南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构建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8.5%,27条汇入乌江的支流全部达标,从源头切断了污染。
“污水没了,乌江清了,我们天天来散步。”清晨的乌江岸边步道上,居民张大爷的话道出变化。这背后,是思南县落实三级河长制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巡河反馈的12起问题全部整改,清河行动清理垃圾5 吨,乌江漂浮物清理1吨,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县城的乌江流域。潘希来 摄
从网箱密布到鱼跃清波,从河道治理到江面焕新,思南县以铁腕治河的决心,绘就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乌江新画卷。
“以青春之名,护河湖之净!”日前,在黔南州荔波县古镇织晴广场的誓言声中,来自各部门的80余名志愿者正整装待发,拉开了一场保护樟江河的“净河”行动。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河。潘希来 摄
今年以来,该县河长办牵头制定《荔波县2025年度“净河”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樟江、城镇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目前,110余公里河岸线已拆除25个违规钓鱼台,销号44个排查问题,无人机巡查与9个入河排水口监测织就管护网络。
而今,这场专项行动已升级为系统工程。樟江已纳入水利部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清单,总投资1亿元,将对8.1公里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修复2万平方米水域,配套4处亲水游园与智慧监测系统等,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珠江流域生态屏障加码赋能。
近年来,荔波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工作标准,聚焦水资源等生态优势,全方位推动景城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30.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
江河湖泊,是生命之源,更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近年来,贵州深入践行“十六字”治理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河湖治理上,创新设置四级“双总河长”和“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制度,探索互派河长、流域河长等工作机制,全省2.2万名五级河湖长及2.8万名保洁员、义务监督员等深入开展巡河护河,有力整治了生活垃圾、污水直排入河现象,牢牢守住了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底线。
2024年,全省各级河湖长解决问题2200余个,协同整治北盘江违法设施192处,完成“四乱”问题整改2800余个,23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最严格水源管理考核连续4年获得优秀。
如今,优良的生态环境正在转换为贵州巨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潘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