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8日电(龙书丞 周俊伟)8日0时55分,贵阳工务段贵阳线路车间职工在贵阳站股道间来回穿梭开展道岔设备养护作业。

  “今晚主攻40#-46#、58#-64#、50#-56#三组复交道岔,请电务组同步盯控信号连锁,70分钟内必须完成!”作业负责人王亚龙头上的夜灯光束在作业单上扫过密密麻麻的标记,声音在空旷的站场里格外清亮。

  在王亚龙的统筹协调下,工电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顺利完成了加装贝母60个、钻孔16处、安装间隔铁4块、更换扣件16套,并对1处岔心进行了打磨处理,有效提升道岔设备的稳定性,为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筑牢了基础。

  “工电联整是消除设备结合部病害的关键。”7日23时41分,在贵阳东站,贵阳高铁工务段助理工程师黄应举望着34号道岔说。“今天要在4小时内完成道岔‘结合部’的全面‘体检’。”

  贵阳东站站场的灯光下,作业人员操作道尺测量轨距,强光手电照亮轨面与岔心,仔细检查道岔各部离缝,数据被飞快记在本子上;几步之外,贵阳电务段配合人员围在转辙机旁,手电光照亮密贴杆与锁闭框,调试连接杆件和信号线缆接口,每颗螺丝的松紧都不放过。

  “尖轨密贴度复测完毕,达标。”“开程数据正常。”对讲机里不时传来简短沟通。黄应举和贵阳电务段负责人穿梭在两组人员之间,实时对接数据,确保调整的几何参数与调试的信号精度严丝合缝。

  8日3时11分,最后一组数据确认无误,作业圆满结束。这场深夜联合作战,不仅精准整治了34号道岔的“结合部”隐患,更碰撞出多项优化检查流程的实招。

  此外,在其他暑运“战场”,贵阳工务段精准把握运输间隙,充分利用夜间“天窗期”,避开行车高峰,利用低温环境减少热胀冷缩对作业精度的影响,聚焦线路病害整治,开展钢轨打磨、换轨换岔等施工作业,有效消除线路设备病害,有力提升线路平顺性,为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暑运期间,贵州铁路部门将设备养护的时间设在子夜与黎明。从贵阳站到贵阳东站、从普速到高速,铁路人用夜间的鏖战换来了白日的畅通,用毫米级的精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平安。(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