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8日电 (记者 张伟)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10件“涉刑事司法救助”典型案例。案例集中体现了司法救助有效服务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功能作用,体现了“法理”与“人情”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贵州全省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工作理念,用足用好司法救助政策,用心用情解决民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困难民众手中。

  为让社会更加了解、关心和支持贵州法院司法救助工作,也为了更好地指导全省法院进一步做好司法救助工作,以“涉刑事”司法救助为主线,贵州高院从全省法院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审结的566件司法救助案件中,精心筛选出十个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发布。

  此次发布的案例呈现出“有效服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特殊群体的特别保护”“司法救助工作理念优化”的特点。

  发布的案例集中体现了司法救助有效服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司法救助,是司法救助制度功能在刑事领域的延伸,通过司法救助,帮助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渡过难关,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物质关怀与精神抚慰,同时也为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依法应当从宽的被告人进行从宽处罚,提供了“宽”的空间和基础,从而实现罚当其罪与保障人权、依法办案与矛盾化解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法理”与“人情”的平衡。

  在司法救助工作中对特殊社会群体予以倾斜保护和特别关照,是实质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救助人文关怀的深度延伸。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多个案例均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的特别保护,有力彰显了司法文明和司法温度。

  司法救助“救急救难”功能决定其主要解决的是当事人短期、突发的“燃眉之急”,对于当事人可能面临的长期性困境,需要通过社会救助方式提供长期保障,通俗讲就是“司法救助扶上马,社会救助送一程”。本次发布的多个案例都体现了贵州法院不满足于“案结事了”,而是着眼于“长治久安”,努力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后半篇文章,主动加强与社会救助部门的沟通联系,实现司法救助“生存照顾”功能与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的有效衔接,以多元救助共同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好地回应新时期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下一步,贵州全省法院将以此次案例发布为契机,不断优化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努力让更多的困难民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完)

【编辑:张伟 】关闭本页
【编辑: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