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遵义分行:加大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金融创新正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农行遵义分行充分发挥作为总行“三农”产品创新基地优势,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持续加大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源源不断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遵义市习水县,因生态之美而誉“绿洲”,这片土地历经岁月洗礼,孕育出独特的自然生灵——黔北麻羊。养殖黔北麻羊,对习水县的农户而言,不仅是一份传承已久的职业,更是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未来。根据遵义市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发布2023年习水黔北麻羊全县存栏32万只、出栏26万只,养殖50至100只的养殖户有300家、100至300只的养殖户有122家、300只以上的养殖户有79家。2024年,遵义市习水县人民政府大力推动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逐步构建起一条集种羊繁育、饲料生产、生态养殖、屠宰加工、产品开发、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并成立了麻羊产业发展专班,配套了多项帮扶政策。
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牛羊专班负责人吴大江介绍,黔北麻羊因地理而得名,是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的前辈通过黔北这个地方的野山羊驯化而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发展规模以上的养殖户300只以上的家庭农场就有77家,122组。5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200户,一家农户养殖两只公羊、50只母羊,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近年来,随着养殖户的日益增多,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资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长期以来,由于养殖户资金周转率低、缺少家庭收入佐证资料、家庭高价值资产少、缺少抵押物等原因,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技术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资金短缺问题宛如一座大山,横亘在养殖户前行的道路上。
当地养殖户蔡玉林大哥讲,其父母一直都在喂羊,因为从小就喜欢羊,就开始一直在养。但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养羊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为什么?主要是没有资金,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社会背景,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努力的话资金跟不上,但是去找银行,银行这边贷款又办不下来,我们首先没有自己的事业,也没有什么抵押,所以很难办理得下来贷款。
农行遵义习水县支行副行长林利娟介绍,对于养殖户而言,传统的农户贷款需要提供经营流水且授信额度较低,导致养殖户融资困难重重,极大的限制了麻羊养殖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了解决像蔡玉林大哥这样众多无抵押、无担保养殖户的贷款难题,更好地支持麻羊产业发展壮大,打破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农行遵义习水支行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深入农户开展调研,对麻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充分了解养殖户面临的实际需求与困难之后,在上级行的专业指导下,结合自身现有的农户贷款授信模型,创新推出了“羊的饲养成本法”授信模型。
该行创新推出的“羊的饲养成本法”授信模式核心是依据羊的养殖年经营综合成本动态进行授信。通过这种模式解决养殖户缺少固定资产和经营流水等导致无法获取银行授信难题。同时,根据客户养殖规模动态进行授信,有效解决了传统融资中抵押物不足、资产不足、流水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支持授信额度免扣减、审批迅速!此外,还充分考虑麻羊养殖的生产周期与资金回笼特点,为养殖户提供多样化的还款选择,并且运用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政策,为资金周转困难的养殖户纾困解难。
“农行这个贷款特别适合我们这种没有钱养殖,想创业的人。因为他们这个贷款不麻烦,时间快、额度高,对我们想创业的人,绝对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我贷到这笔资金以后,就准备将这一笔钱拿出来,去挑选一批优质的母羊,就自繁自养,从现在的800只增加到1500到2000只。”养殖户蔡玉林大哥充满信心的说到。
从金融创新的种子,到产业振兴的繁花。支持习水黔北麻羊产业发展只是农行遵义分行全力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行遵义分行主动作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打好政策、产品、服务等系列“组合拳”,重点围绕遵义市“一县一产业、一村一品牌”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信贷政策,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推出了烟农贷、烟商贷、椒农贷、椒商贷、茶农贷、茶商贷、乡村旅游e贷等产品,重点以“惠农e贷”系列产品对接农户种养殖端融资需求,以普惠小微纳税e贷、抵押e贷、电费贷等产品对接服务生产加工环节端融资需求,持续开展好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已达764亿元,累计投放贷款近213亿元。下一步,该行将继续以金融为笔,持续加大对当地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授信模式和产品体系,推动当地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助力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书写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殷旭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