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剪刀手”首次亮相 助力线路精“剪”细“修”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8日电(李明菲)10月16日清晨6时,挖掘机的轰鸣声划破了川黔线K399+500的寂静。施工现场灯火通明,贵阳桥路车间施工负责人韦勇正指挥着一台加装专用装置的挖掘机缓缓驶入作业区。
“以前除灌木,满山坡都是人,干一整天才能看到成效,费时又费力。现在这‘大家伙’一来,不仅人力需求少了,线路上的安全风险降低了,作业效率还翻了一番,简直是双赢!”在现场负责盯控挖掘机操作的职工郑柯兴奋地说道。

图为人工+机械协调作业现场 李明菲摄
川黔铁路作为1965年通车的老线,北起重庆、南至贵阳,穿越喀斯特地貌,沿线途经多处城镇密集区和复杂铁路枢纽,隧道占比高、连续长大坡道路段多。在贵阳工务段管辖的都拉营-蓬莱区段上,茂盛的植被常年侵入铁路线路安全限界,遮挡信号设备,影响了司机瞭望,这些潜在风险成了行车安全的“隐形地雷”。一场“绿色革命”正悄然进行。
针对传统人工除灌木效率低、耗时长、劳动人身安全风险高等问题。贵阳工务段积极探索机械化作业模式,推动作业流程精准化、作业效率高效化,此次首次引入的挖掘机除灌木技术,以“机械推进”代替“人海战术”,实现了桥路专业在植被清理上的“领跑提速”。
施工前期,贵阳工务段组织桥隧技术科、贵阳桥路车间负责人及专工多次实地现场踏勘,制定作业方案,研判作业风险,科学规划挖掘机行走路径。为防止作业中挖掘机伸臂时误触线路上方接触网,特别在挖掘机臂上加装专用安全绳,确保施工安全及作业质量,力求实现作业效率最大化。

图为挖掘机正在对堑坡上植被进行清理 李明菲摄
此次作业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协同模式。在施工过程中,挖掘机全程推进作业,职工跟机配合,严格把控安全关、质量关。配备的专用装置能将堑坡上的植被彻底搅碎,配合少量人工对作业区域的残余灌木渣进行清理,并运输至安全界限外,高效清除线路侵限植被。使用该机械化作业,人力投入减少一半以上,三小时“天窗”时间,完成1200余方植被清理,作业效率提升近三倍,实现了“除得净、不伤线、保畅通”的作业目标。
此次“钢铁剪刀手”的成功亮相,为我段桥路专业后续推广机械化施工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降低了该区间线路因视觉盲区引发的行车风险,改善了司机瞭望条件,为川黔铁路这条老线注入了新的安全保障。
接下来,贵阳工务段将总结此次实战经验,进一步优化机械装置的适应性与作业精度,实现桥路专业植被清理作业水平迈向新台阶。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推动线路养护与施工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型,持续为为“黔货出山”与“电商进村”赋予新动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