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高台地戏庆元宵
2月11日,普定县马官镇开展屯堡地戏展演。
活动现场,身着绚丽服饰、头戴精美面具的演员们,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闪亮登场。

高台地戏。李发雯摄
普定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丁华介绍,这次我们16支队伍在这里展演,展演北宋杨家将三下河东的故事,从年前策划一直到今天,大家的艰苦奋斗努力来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好168张桌子的大阵,这次地戏参演人员老人的年纪有到八十多岁的,小的年纪有几岁的,小孩子有十多个,大人有一百多个。

高台地戏 杜萍摄
高台地戏起源于明朝初期的军傩,历经六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依旧生机勃勃,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传承着先辈的精神。数百年来,高台地戏早已深深融入普定人民的生活。每逢像元宵节这样的重大节日、庆典活动,高台地戏的表演便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聚在高台周围,翘首以盼。当锣鼓声响起,演员们粉墨登场,现场顿时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地戏 骆世明摄
普定县文联副主席、秘书长蒋文武介绍,根据地戏研究学者的划分,安顺的屯堡地戏分为东路地戏和西路地戏,而普定马官的地戏是西路地戏中最为典型的代表,西路地戏和东路地戏在服饰上有稍许的区别,但是唱腔都是一脉相承,而在动作打斗上,西路地戏动作幅度会更大一些,更夸张一些。
中国航空工业贵阳电机派驻马官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杨耀说,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屯堡文化,以文化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帮助马官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马官游玩和观赏,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此次活动中航工业向马官镇捐赠168张八仙桌,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地戏的传承与发扬,更为这个元宵佳节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力量。(林倚帆 侯永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