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花都与贵州关岭的“双向奔赴”:绿色能源点亮山乡 汽车下乡暖民心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7日电 (文静 张立)花都·关岭,虽相隔千里、跨越山海,却心手相牵。2021年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后,粤、黔两省建立起新的结对帮扶协作关系,花都区与关岭自治县从此结下“山海情缘”。
在东西部协作的时代浪潮中,花都区与关岭县以“双向奔赴”为理念,携手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既让花都的光伏产业优势与关岭的光照资源深度融合,又将汽车下乡与基础设施升级同步推进,在工作组的穿针引线下,花都、关岭两地锚定各自优势与需求,携手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让绿色能源与民生消费实现“双向奔赴”,书写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作新篇章。
光伏协作破壁垒,全链共赢添动能
在关岭自治县岗乌镇中心村观景台光伏发电站项目现场,光伏板整齐排列,底下以钢结构支撑,下方空间巧妙规划为停车区域与企业文化展示区,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
“项目建设完工后,将进一步壮大中心村集体经济,每年预计可以给村集体带来7万余元的经济收益,惠及265户1218人,其中脱贫户70户311人。”关岭自治县岗乌镇中心村驻村第一书记班庭介绍道。
“最初我们想进入贵州光伏市场,却对当地招投标规则一头雾水,多亏了花都驻关岭工作小组的帮助,才顺利打开局面。”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鞠昌健
回忆道。2024年,新一届花都驻关岭工作小组到岗后,精准把握花都光伏产业技术优势与关岭光照资源禀赋,将破解两地光伏合作壁垒作为重要任务。
广东省粤黔工作队安顺工作组关岭小组主动担当“桥梁纽带”,一方面向关岭主要领导汇报合作意向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协调省、市、县各部门及企业,搭建起高景太阳能与关岭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
“我们组织了多次互访交流,不仅让企业深入了解关岭的资源情况,也让关岭看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双方的信任就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广东省粤黔工作队安顺工作组关岭小组组长荀博说。
在工作小组的推动下,广州高景太阳能公司成功纳入贵州能源集团供应商名录,获得省内招投标资格。如今,岗乌镇中心村观景台170kW光伏发电站已用上价值17万元的高景光伏组件;岗联农业光伏电站首期26兆瓦项目采购了该企业1700万元的组件;2025年3月,企业又顺利中标二期工程66.5MW组件采购项目,金额达4700万元。这些项目不仅为关岭的绿色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广东企业在西南市场站稳了脚跟,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汽车下乡解民忧,基建共生惠民生
“以前想买车,又怕山路不好走,而且村里没充电桩,充电太不方便了。现在好了,有了适配山区路况的车,还建了充电桩,再也不用愁了!”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村民陈全平刚提到新车,难掩喜悦之情。
在调研中发现,关岭群众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买车易、充电难”“山区路况需适配车型”等问题成了“拦路虎”。“我们先后走访了花江镇、岗乌镇等8个乡镇,收集到‘希望充电桩覆盖行政村’‘需要高底盘家用车’等大量建议。”荀博说,针对这些需求,工作小组迅速对接花都汽车产业资源,搭建“东风日产汽车下乡”供需平台,并联合关岭总工会、乡镇政府推出适配车型及补贴政策。
2025年上半年,11辆适配山区路况的东风日产汽车在关岭成功推广销售。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在广东省粤黔工作队安顺工作组关岭小组的帮助下,目前我们推进9个充电站项目备案,全县已新增56个智慧充电桩,覆盖主要乡镇和交通节点,其中34个已投入使用,包括24个快充桩和10个慢充桩。”关岭自治县工信局副局长刘昌福介绍。这些充电桩的落地,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充电难题,还为物流配送、乡村旅游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打通了城乡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
深化协作谋长远,双向赋能谱新篇
如今,花都与关岭的协作正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在光伏产业方面,双方正探索光伏与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在汽车下乡领域,计划新增汽车展销活动,并结合光伏电站电力资源完善充电桩布局。并将围绕光伏运维、汽车销售等领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关岭培育本土人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不仅如此,花都、关岭两地还计划推动关岭特色农产品对接大湾区市场,实现“产业协作+消费帮扶”联动。未来,两地将让协作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西部协作经验,为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
山海同心,携手同行。从光伏产业的“全链共赢”到汽车下乡的“基建共生”,花都与关岭以“双向奔赴”的姿态,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作之路,为东西部协作注入了新活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