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好,碧空如洗

  队员们早早出发

  巍峨的山势挟着劲风映入眼帘

  六盘山就在眼前......

  去年10月10日

  已经退休的毕节军分区原司令员

  敖卫一行八人

  从瑞金红军长征纪念广场出发

  开启重走长征第一步

  时间倏忽而过

  至今年5月29日

  “长征小队”出发已经234天

  行程至宁夏境内

资料照片 罗大富 摄

  资料照片 罗大富 摄

  5月26日

  这只队伍翻越红军长征路上的

  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

  距离延安只剩600余公里

  在六盘山曾发生著名的青石嘴战斗

  红军大获全胜

  并组建了中央红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

  六盘山建有全国海拔最高的红色纪念馆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队员们边走边讨论

  每天30余公里的徒步中

  追忆长征故事成为日常

  一路走来,队员们感触颇深——

  在四川阿坝州

  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雪山上

  寒风凛冽,积雪皑皑

  12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雪山上

  丰碑伫立,庄严肃穆

  风雪里四下无言

  队员们怀着崇敬默默祭扫

  为烈士墓进行简单庄重的祭奠

  在贵州黄平县,时已入冬,但在黄平县旧州革命烈士陵园内,却半片落叶都没有,一切如新,一位老人安静地坐在陵园内。

  了解后得知,老人名为石正祥,家里两代人义务守护烈士墓,暮暮朝朝已38年,令人动容。

  当队员们想为家境清苦的石正祥表达慰问时,他却婉言谢绝:“没有这些英雄,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些都是应该做的。”老人质朴的言辞,给了队员们深深的震撼。大家明白:守墓是属于他的长征。

  ......

  200多天的徒步时间里

  这只“长征小队”受邀

  为学校上过爱国主义教育课

  为机关单位、企业上过党课

  维修、祭扫烈士墓

  看望抗美援朝老战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路看见、学到了太多。”刚大学毕业的罗昊,是最小的队员。对于重走长征路,他坦言红军坚韧的精神不可思议,“刚开始出发时,走柏油路脚都是痛的,而当年的红军走的全是人迹罕至的崎岖山路,有的甚至连鞋都没有......”

  军需处长、半条被子、断肠取义

  ……

  曾经

  长征期间这些催人泪下的故事

  在书本上感动过无数人

  如今

  当队员们相继走过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

  内心深处受到极大震撼同时

  也欣喜地看到

  新时代下的每一个地方

  都展示着的巨大发展变化

  “很多村庄处处是小洋楼,但民风却依旧淳朴,我们的队伍总是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敖卫感言,这是大家对先辈的敬仰,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另一种传承。

  这位63岁的退伍军人,历任贵州省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处参谋、遵义军分区参谋长、毕节军分区司令员等多个职位。从军33年,橄榄绿已深深镌刻进他的生命,“我虽然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党员和军人的使命却永不退休。”

  谈及初心,敖卫告诉记者,重走长征路是他人生的一大梦想。虽然知道路途不易,但他已为此准备多年,“希望通过我们的经历,让更多人能够更好地关注、了解和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日暮渐远

  “长征小队”在村里一个广场驻扎休息

  大家聚在一起夜话

  安排行程、谈内心感受

  话时代变迁

  ……

  虽然离延安越来越近

  但大家明白

  延安是终点,更是起点

  “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

  将永远在路上!”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