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19日电(陈钱鹏)在威宁自治县中水镇上寨村,一座新建的管涵便民桥横跨河沟,村民们三三两两,或交谈或赴耕,往来的车辆川流不息,小汽车载着亲朋,三轮车装满农物。行人与车辆交织,奏响乡村生活的“交通曲”,而这座桥,正是威宁自治县近年来推进农村便民桥建设、破解群众出行难题的缩影。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威宁自治县,境内分布着130余条乡、县级河流。中水镇、黑石镇等多个乡镇因河道阻隔,长期存在“隔河千里”的通行难题。2024年以来,威宁自治县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在24个乡镇新建和改善了73座便民桥,惠及众多村民。中水镇人大主席孔维春介绍:“我们要修老百姓需要的路,而不是老板需要的路,我们建的是便民桥、良心桥。过去村民雨季蹚水过河,安全隐患大,现在桥通了,学生上学、村民务农、农机运输都方便了。”

  在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权看来,便民桥不仅保障了民生,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纽带”。他举例称,中水镇通过新建桥梁,打通了农产品运输通道,当地马铃薯、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得以快速运往市场,降低了运输成本,路桥通了,产业链活了,老百姓的收益更稳定了。但尽管成效显著,威宁自治县仍面临部分偏远村寨桥梁老旧、承载不足等问题。对此,黄权副局长说到:“2025年中水镇计划将先新建3座百姓急需的便民桥并升级巩固现有桥梁,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保障。”便民桥的建成不仅造福了百姓,提升了民众幸福指数,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保障。

  从“雨季望河兴叹”到“天堑变通途”,便民桥的建成不仅联通了道路,更联通了民心。在乌蒙山深处,一座座便民桥正托起百姓的“安居梦”与“致富梦”,见证着这片土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