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13日电(鲁绍林 罗静漪 周丽娜)夏日里,走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水塘堡乡林下赤松茸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务工群众江二美正手脚麻利地采摘着赤松茸,她脸上笑意盈盈:“从开始种菌子我就跟着干,家里不忙就来,一年能挣近一万元,太踏实了。”像江二美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基地带工人员王景平介绍,基地用工高峰期达5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超50万元。

务工人员在赫章县水塘林场采收林下松茸。罗静漪 摄

  “我们的林下赤松茸总面积近500亩,眼下这批是去年冬种的,已进入采收期。”基地负责人周遵牧表示,接下来,5月、7月、9月、11月还将分四批种下400多亩。依托天然林下环境,这里产出的赤松茸品质上乘,每亩产量超4000斤,一级菇能卖到15元/斤,产品远销上海、昆明、重庆等地,销路根本不愁。

  除了赤松茸,水塘堡乡还在林下种起了天麻、黄精等中药材,目前已种植天麻3000余亩,其它中药材200余亩,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赫章县水塘森林种植的林下松茸。罗静漪 摄

  “我们坐拥11万亩森林资源,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绿色银行’。”水塘堡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彭亮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挖资源潜力,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多元化利用;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林上、林中、林下复合经营;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将林下经济与旅游、康养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砍树卖钱”到“林下生金”,水塘堡乡立足本地资源,深耕林下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