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凉山村,绵延起伏的群山绿意盎然,微风拂过,松涛阵阵。

  7月3日中午12点过,威宁自治县雪山镇凉山村村民赵忠秀和马忠会还在该村林下平菇种植基地采收平菇,她们穿梭在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菌棒之间,一只手扶着菌棒,一只手握住平菇,轻轻一拧,放入塑料筐里,一朵合格的平菇便采收完成。采收一筐(5公斤左右)平菇10元,一早上每人能采收10余筐。看着该区域的平菇采收得差不多后,两人将塑料筐搬到路边交给运输的工人,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行李后,向基地负责人高翔告别:“老板,我们下班了,明天再来。”

  赵忠秀和马忠会口中的老板高翔,是威宁县高祥蘑菇农场负责人,该公司于2024年3月投资500余万元在雪山镇凉山村和栽树社区流转480亩闲置林地种植平菇,当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雪山镇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较优,年平均气温较低,在林下种植平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高翔认为到雪山种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林下种菇,不只是公司受益。对于群众来说,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好家庭,是最幸福的事情。

  在凉山村像赵忠秀和马忠会一样在平菇基地务工的群众还有100余人。栽种、采收、运输、加工、打包、制作菌棒等,从每年3月份开始,务工群众一道工序接着一道工序干,早上上班下午照顾家庭,或上午照顾家庭下午上班,一年每人有2万多元收入。

  凉山村党支部书记苏永春做了一个统计:全村970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700余名,剩余劳动力在家就近就业,在平菇、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基地务工,每人每年工资收入2万元左右。

  苏永春介绍,凉山村共有503户2063人,2024年实现人均收入2.37万元,产业发展带动作了大贡献。村里52户群众将250亩闲置林地流转给公司发展平菇产业,除每亩100元流转费外,每户在基地务工收入将增加2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凉山村为威宁县高翔蘑菇农场公司提供冷库和管理,已实现了7万余元的村集体收益。

  凉山村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的平菇口感好、品质优,深受市场青睐,除销往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国内大城市外,还远销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已实现外贸销售100多吨,订单还在陆续增加,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雪山的环境和气候很适合种高品质的平菇,我们一次性付了4年的租金,下步将扩大产能,争取把产业做得更好。”对于未来的发展,高翔信心满满。

  看着平菇产业发展越来越好,群众心里也乐开了花。

  下午3点,52岁的务工群众陈信福驾驶着三轮车,将工人采收好的最后一车平菇运到凉山村平菇冷库基地,负责称重、打包、装运的务工群众一番忙碌后,冷链车又载着当天的第三批新鲜平菇驶向销售目的地,陈信福看着冷链车离去的方向,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朝家的方向驶去。(韩雷)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