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流长乡推进农村“四块地”改革探索实践
眼下,正是春收、春种的好时季,在清镇市流长乡阳雀村的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收马铃薯,手起锄落间,一个个圆滚滚、金灿灿的马铃薯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破土而出,农户翻土捡拾并经过去泥、分拣、装箱,摆满了田间地垄,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据了解,阳雀村马铃薯种植是流长乡推进农村“四块地”改革的探索试点。流长乡如何做好“耕地”文章,破解碎片化农业生产困局,让这片贫瘠土地绽放“薯”光?把小土豆长成大产业?日前,记者走进阳雀村一探究竟。
盘活土地 探索改革“新路径”
阳雀村地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小山村。该村总耕地面积2983亩。由于地形原因,海拔高,气候条件差,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农民广种薄收,导致大量农民弃耕外出务工,部分土地撂荒闲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保耕地!怎么做?最有效措施就是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近年来,阳雀村认真抓好农村“四块地”改革,着力在耕地上做文章,围绕保耕地、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怎样提高产出率等系列问题,不断进行调研、探索和试验,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经验,聚焦“一村一品”,以“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找到了一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优农业种植模式的新路径。
“阳雀村历年来素有马铃薯种植的传统,后来随着村里面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劳动力逐渐减少,不断缩减种植面积。”阳雀村马铃薯种植大户龙礼昌介绍,阳雀村地形山高土薄,易寒易旱,而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是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
“冬种马铃薯可以缩短土地使用的‘空窗期’,提高冬闲农田利用率,促进冬闲田转变为增收田。并且马铃薯周期短、投入少、效益好,技术要求也不高,村民们都乐意种。”阳雀村党支部书记陈进说。
示范带动效益凸显“有钱景”
“今年洋芋长得好,估计亩产20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3块左右一斤,我家总共栽了10亩,估计收入6万来块钱。”正在刨挖马铃薯的农户龙礼昌高兴地说,刚开始,村里喊我扩大种植规模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后来还是看到他们先带头种,并赚到钱后,我才跟到种。
阳雀村虽历年来都有马铃薯种植传统,但种植少而散,多为自种自食,或小批量利用赶集售卖。为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积极动员村民发展马铃薯种植。
“起初,村民积极性不高,多数持观望态度,不愿扩大种植面积,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喊一万遍不如先做示范。为打消村民顾虑,我就带领村‘两委’3名村干部及个别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示范试种,做首批‘吃螃蟹的人。’”谈到动员农户种植马铃薯场景,陈进回忆。
2021年,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掌握了科学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后,陈进带领村“两委”成员带头示范种植马铃薯10亩,实现收入5万元,良好的收益,再通过讲政策、算对比账,并承诺给他们兜底,打消了村民顾虑,2022年,在陈进等大户的带动下,70户农户参与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0亩,实现产量50万斤,产值100万元,算上政府每亩补助200元,促进农户增收104万元。农户尝到甜头后,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2023年,全村种植面积扩大至400亩,分别有早熟和晚熟品种,目前早熟品种已开始采收,预计产量80万斤左右,总收益可达120万元以上。
同时,阳雀村的成功试点,带动周边与阳雀村地域条件相同的田湾、大元、十字、沙鹅等村跟随发展种植马铃薯上千亩,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耕地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精深加工 拓展延伸“产业链”
今年来,随着阳雀村马铃薯产业的成功试点,流长乡计划实施“三年倍增”计划,规划到2026年,以阳雀村为核心带动全乡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推动马铃薯产业“接二连三”。在做好种植“前半篇”文章的同时,准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集聚发展,计划引进一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全面布局薯条、薯片、淀粉等马铃薯精深加工,不断完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据悉,目前,阳雀村已对接洽谈龙头企业3家,有意向2家。马铃薯已成为流长乡的土特产品之一,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产品质量提高、整体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成为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推动流长乡农村“四块地”改革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