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在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村栗木山组的杨梅产区,50岁的村民胡中武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杨梅。每年他的杨梅都有固定客户,所以不用愁销路,当天,要给客户备足300斤杨梅。

  在阿栗村的旧寨、大转弯、汪家寨、新寨等地,同样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忙着采摘杨梅,同时也接待自驾车来采摘的贵阳市民。

  通过采摘,市民在这里一饱口腹之欲,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过一个惬意的周末。“专门带娃娃过来体验,她觉得采摘杨梅很有趣。并且,自己采摘的杨梅,吃起来也比从市场上买回的感觉好得多!”正在带着孩子采摘杨梅的贵阳市民刘晓欣告诉记者。

  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办阿栗村地处贵阳市东郊,是贵阳市最大的杨梅产区。杨梅分大小年,挂果情况相差也很大,阿栗村杨梅的年产量在300万斤至500万斤之间。今年是杨梅小年,也有300多万斤的产量。

  阿栗村村支书唐友梅介绍,阿栗村平均海拔1100米,辖区内植被繁茂山峰壁立,峡谷幽深,原生态风景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阿栗村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发展一度落后于全市同类乡村。怎么办呢?一直是困扰当地的一大难题。

  后来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山林里历史上就有很多杨梅树,最古老的树龄可达四五百年,并且杨梅挂果良好。后来化验当地土壤和评估当地气候,发现特别适合种植杨梅,由此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发展之路。“向化验要数据,向数据要价值,就是阿栗杨梅的新质生产力之一。”唐友梅说。

  经过专家牵线搭桥,1987年,阿栗村从浙江正式引种荸荠杨梅,后面又陆续引进东魁杨梅等品种。历经近40年的沉淀和积累,杨梅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成为阿栗村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阿栗村杨梅出产的主要有三个品种:荸荠杨梅、东魁杨梅和野生山杨梅,其中产量最大、最先上市的是荸荠杨梅,每年的6月10日前后就能大量上市,其个头适中,成熟后呈紫黑色,果核小,味道多甜少酸,适合大多数消费者。东魁杨梅个头要大不少,上市时间要比荸荠杨梅晚四五天以上,味道酸甜,果味浓郁,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以用于泡酒。野生山杨梅是最晚上市的,一般会比荸荠杨梅上市晚10天左右。实际上,山杨梅是一个统称,其实也有很多品种,不过由于味道较酸,不太适合直接食用,多用于泡杨梅酒或做酸梅汤,山杨梅虽不是当地的主推品种,但是也有其独特的市场。

  除了杨梅,当地还发展了李子、桃子、枇杷、樱桃等水果种植。目前阿栗村有经果林1万多亩,其中杨梅7000多亩,其他3000多亩。4月樱桃、5月枇杷、6月杨梅和李子,七八九月有桃子,当地的水果上市的时间从每年的4月持续到9月,从春季到秋季。

  现在的阿栗村,四季花艳、三季果香,为蜜蜂采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一些村民由此养起了蜜蜂,既创造了新的增收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阿栗村离贵阳中心市区只有8公里,已经成为市民周末近郊游的一个目的地。当地积极利用现有的资源禀赋,建起一个大的花卉市场,并发展林下种植和开办多家特色农家乐,满足来此游玩市民的不同要求。

  据统计,依靠水果种植,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连续多年达到2万元以上。随着水果品种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发展养蜂、林下种植和其他产业,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过越红火。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