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日电(张红艳) “喜鹊树上叫喳喳,今天贵客到我家,不得山珍和海味,山歌当酒也当茶!沙拉拉的杨柳哗啦啦的水……”伴随着布依族拦门歌悠扬的旋律,10月30日,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下坝村的“一树花开刘杨非遗工作室”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师生们。在这里,他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领略了双沟非遗书法的独特魅力,亲身体验了炒茶制茶的乐趣,还享用了一顿布依风情的长桌宴。

  学生展示双沟非遗书法作品。张红艳 摄

  这个隐匿于乌当区下坝村的文化工作室,被竹林环绕,绿树成荫,石径蜿蜒,竹林的草庐下有图书室、茶室、会客室。工作室的主体建筑由一座破旧老房改造而来,在这里,可以静享茶香、琴声,与人交流,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探访。

  “一直以来,下坝村给我的印象就是农业观光,没想到还藏着这么一个文化所在。”参加研学的贵阳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何永凤感叹道。这次研学之旅,她不仅了解了双沟书法字画,还品尝了自己亲手炒的茶,收获颇丰。

  刘杨表演双沟书法。张红艳 摄

  双沟书法非遗传承人刘杨是这家工作室的创建者。他最初只是想寻找一个退休后的田园净土,闲来无事种种地、喝喝茶,与朋友们聚会。然而,在与当地村民的交往中,他发现了自己的新使命——为当地村民做点什么。他在这里创建一个公益学堂,弘扬耕读文化,免费教授当地孩子学习书法和中华文化经典。“学生少的时候有十来个,多的时候有50来个。”刘杨说。

  他的工作室不仅授课,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邀请文化名人讲学、交流,以及组织研学、培训和年会等,使得工作室在下坝村小有名气。

  随着“一树花开”工作室的入驻,下坝村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村民们开始意识到老房子的价值,不再盲目拆除老房建水泥房,而是保护起来,修旧如旧。村子也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草。

  布依山拦门酒迎客来。张红艳 摄

  “一树花开”工作室只是下坝村文化乡建的一个缩影。在村子里,还有以老屋改造的“绮染植绣布依文化工坊”,蜡染、扎染、土布织造、打草鞋、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展示。此外,还有工作室在这里盘活农户闲置房间,打造村宿和农户餐馆,游客来到下坝村可以在村民家住宿,和村民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干活,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

  “他们来后,客人增加不少,我们农家乐一年收入增加了三四万。现在村里的农家乐也增加了好几家。”谈及这些文化工作室对村子的改变,农家乐老板龙朝玉满脸喜悦。一位村民也表示,现在游客多了,他们可以在农家乐打工,也可以卖点蔬菜特产,增加了不少收入。

  学生体验炒茶乐趣。张红艳 摄

  下坝村地处乌当区东北部,这里山水秀丽、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村里草莓种植园面积达100余亩,樱桃1200亩,蜂糖李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每到成熟季节都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下坝镇副镇长余雯雯表示,这些文化工作室的入驻,给村里带来不少改变,村民更爱干净,游客来此不仅可以摘水果,体验乡村文化,还能领略非遗魅力。

  “一树花开”工作室内的一景。张红艳 摄

  乡村是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下坝村以文化为翼,正如“一树花开”般展开美好图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